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被日掠夺文物近200万件珍品仍散落 索回几乎无望
侵华14年日本横扫文物持枪挖宝铁证如山明示为掠夺物却难索回
从1931年到1945年长达14年之久的日本侵华战争中,侵华日军对我国珍贵文物的摧残和劫夺骇人听闻。但是,由于战时的特殊情况,对被日军毁损以及劫运日本的中国文物,至今并无详细准确的统计。根据学者估计,日本拥有1000余座大小博物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近200万件之多,绝大多数均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和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军劫掠出境。仅东京国立博物馆一家,就藏有中国历代文物珍品9万余件。
被日掠夺文物近200万件珍品仍散落 索回几乎无望
上海大学教授陈文平曾经旅日5年,大量走访了日本当地博物馆和私人文物展览,见到很多名录都没有收录的文物珍品。而对日文物追索从战后开始一直在进行,即便铁证如山,有些在日展出文物甚至公然标出被劫时间地点,但索回几乎无望。
“日本收藏中国文物之多、之精、之广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与此同时,想要追索这笔战争赃物也是非常困难的。”陈文平认为,从流失文物资料和数据方面的整理工作做起,理清文物流失的路径,才能为将来追讨文物扫清障碍。
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王羲之的《妹至帖》……这些都是难得一见的稀世文物珍品。如今它们都被掠夺至日本。据不完全统计,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破坏的古迹达到741处,抢劫图书和手稿300万册、文物360万件。然而追索文物困难重重。
“学术旅行队”盗宝 日军荷枪护卫
上海大学教授陈文平这些年一直在追讨中国文物方面努力。在他的笔记本里一直珍藏着一张复印的老照片资料,照片上,来自日本名校庆应义塾大学的“学术旅行队”在江浙一带发掘古文化遗迹,名为学术考察,实则公然盗宝,在这张照片上还可看到日军持枪为盗宝者“保驾护航”,照片收录在《江南踏查》报告中。
该报告书详细地记录了松本信广、保坂三郎、西冈秀雄,于1938年5月从东京出发,到达南京后,在日军的护卫下,调查劫掠了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古物保存所、六朝墓、西湖博物馆,挖掘杭州附近古荡石虎山遗址以及吴兴钱山漾遗址等活动。
在日本旅居期间,陈文平收集了大量日本盗取中国文物的一手文献,并一直希望通过这些文献获得这些被盗文物的信息,但这个愿望并不容易实现,“这些珍贵文物现都藏于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轻易不示人。”陈文平说。
被日展出或收藏 青铜书画石佛成重灾区
在日5年期间,陈文平格外留意各种中国文物展览,有些文物展览在铭牌处甚至公然介绍该文物是何时从中国何地获得,甚有炫耀之意。如天龙山唐代菩萨像,就是山中商会1934年从天龙山盗卖给东京国立博物馆的,记录卖价七千日元,现成为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重器。除了各大博物馆,一些企业家和大财团也是中国文物的收藏大户,这一部分收藏很多都秘不示人。比如出光美术馆,实际上是由出光集团创办,创始人出光佐三,这个财团以石油生意起家,专门收藏中国古瓷器。
陈文平告诉记者,青铜器、书画、瓷器、石佛是日本最爱收藏的门类,其中,大量中国唐宋期间的书画被日本人掠走。“日本侵华期间,大量由日本专业人士组成的考古队、考察团在中国境内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掠夺中国文物。”
根据历史资料,1928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发掘旅大牧羊城遗址。20世30年代即九一八事变后,特别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帝国主义支持和资助的东亚考古学会开始发掘渤海遗址(主要是都城址),掠夺渤海文物。在日本的渤海热之中,我国珍贵的渤海文物被其窃取盗运至日本的已有成千上万件了。
“这14年,日军对中国文化的掠夺和破坏,可谓是罄竹难书,而其中能够明确记载的则少之又少。事隔几十年后,我在日本调查某些收藏机构时,仍时见中国文物由何时何地劫来之标签,令人痛心疾首。”陈文平说。
遗失文物清单360万件 留下名录仅剩15245件
为获得中国流失日本文物的第一手资料,1999年7月,陈文平曾经专程远赴北京,探访当年赴日追索我国被劫文物的代表团专员王世襄先生。王世襄先生曾担任故宫博物院、北京文物研究所研究员,是着名的文物专家。
根据王老回忆:“1946年春,清损会(即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秘书郭志嵩要他在北京编一本在日本的中国重要文物目录。同时郭还提到正在酝酿今后派人赴日交涉赔偿文物事宜。”调查登记结束后分类编成《战时文物损失目录》,共分字画、碑帖、书籍、古物等8项,总计文物损失3607074件又1870箱,古迹741处。由于时间急促,加之公私收藏家及民众对于文物损失的申报认识不足,申报并不踊跃,所以此统计数字未能尽括战时实际的损失。然而,根据首部由中国学者编成的流入日本的中国文物目录——《中国甲午以后流入日本之文物目录》,收录甲午以后至1945年抗战胜利前被日本劫夺的各类中国文物仅15245件。
据王老回忆,他和文物专家李济等有关人员,抵达日本后多方寻觅,参观日本公私博物馆及文化研究所,与日本学者、收藏家谈话,调查和掌握第一手证据。对掌握线索的重要被劫文物抓紧时间重点追查。追回了周口店出土的化石一批、南京“中央图书馆”南运香港转藏冯平山图书馆的四库全书等善本古籍35000余册……但王世襄老人表示,索回的文物数量与实际被劫数量有天渊之别。即使与国内调查后有案可据的数字——被劫书籍300万册、重要文物15245件相比,索回的也相差甚巨。
处处设限
中国丧失追讨机会
这次探访王世襄老人,陈文平了解到很多战后追索文物的珍贵史实,“中国代表团赴日是一次绝好的追索被劫文物的机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终于没能如愿以偿,只是追回很小一部分,这是十分遗憾的。”陈文平说,美国等国的政策,是造成中国追索被劫文物不能如期归还的主要原因。
陈文平表示,诚如王世襄先生所指出,对归还被劫文物的规定过于苛刻。在当时战争背景下,以我国国情而论,对每一被劫文物要求写出名称、尺寸、重量等,并要附有照片;对劫夺情况要写出何处、何时,甚至要求写出日军番号等,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时,中国代表曾多次说明情况。然而总部坚持其规定,又不准中国直接向日本追究或调查,成为我国追回文物的障碍。”陈文平说。
此外,日本政府亦不积极配合,以种种理由进行搪塞。因此,仅靠几位在日本的中国代表东奔西跑,很难完成任务。
进入1948年,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美对日政策公开转变为扶持日本。因此,美军极力劝说其他国家放弃对日本索赔,包括公开反对以日本若干文物补偿损害最重国家的提案。美国等国的政策,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造成二战后被日本劫掠的大量中国文物不能回归中国的严重后果。
陈文平介绍,关于文物归还国际法上的先例在上个世纪就已出现。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一个现代国际法的原则: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剥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这个原则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而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先做好扎实基础资料工作,掌握数据和出处,以何种方式流出,再从法律层面研究追索才是当务之急。”陈文平说。
编辑:陈佳
关键词:被日掠夺文物 近200万件珍品 索回无望



二月二龙抬头 你剃头了吗?
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 小金人各归其主
“烧火龙”迎“二月二”
“中国具象&抽象展”将在无锡程及美术馆开幕
南半球现日食奇观 高悬天宇似“魔戒”
奥斯卡最佳影片闹乌龙 《月光男孩》失而复得
塞浦路斯利马索尔举行狂欢节游行
孩子们的狂欢节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