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回首66年国企改革路:断奶到重生
1985年-1992年 关键词:两权分离
国家管理者在理论上认识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可以分开的,在保持国家所有权的前提下,可以将企业的经营权下放给企业。正是沿着这样的改革思路,中国开始探索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以首都钢铁公司为代表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被大多数企业所认同。
为了促进企业更好地转换经营机制,中共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的组织形式。1988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私营经济”的提法第一次出现。到1988年底,全国共有3800家股份制企业,其中800家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
在这期间,不少改革中的事件让人印象深刻:1985年 《企业破产法》草案通过试行。1986年8月3日,沈阳市防爆器械厂正式宣告破产,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正式宣告破产的国有企业。1987年,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成“企业承包第一人”,带领企业扭亏为盈。1988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中,“私营经济”的提法第一次出现。1989年,国营企业遭遇“三角债”困扰。1990年,首次全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有计划地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用三四年时间把家底摸清。1991年中央决定采取12条措施,为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图为电影《钢的琴》剧照,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东北一个工业城市中,原钢厂工人陈桂林下岗后所经历的人生故事,代表了那个年代众多下岗工人的一个缩影。
1993年-2002年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抓大放小
随着国营企业体系的日渐瓦解,当了数十年“主人翁”的工人们开始不再与企业“共存亡”,下岗潮开始出现。此时的国企改革仍在经营体制的转变上做文章。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开始走向以制度创新为主。此时的国企改革,进入了改革开放后的新阶段。
从1994年开始,国务院选择了100家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加上各地方选择的试点企业,中央和地方共选择了2500多家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试点。同时提出要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即“抓大放小”。1996年,亏损的国有企业破产总数超过了过去9年的总和。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国企私有化浪潮于1998年大规模出现。国有资本从164个竞争性行业中“坚决撤出”,同时在上游能源性行业中强势地形成垄断格局,为如今以中石油、中国移动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布局奠定基础。
1999年9月22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阐明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主要目标和基本方针,明确了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在该《决定》精神指引下,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着力进行规范的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国有企业上市等。1999年至2000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石油等先后在纽约或香港成功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国有工业的负债总额已占到所有制权益的1.92倍,整个国有企业集团已经资不抵债。十五届一中全会明确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2000年,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这大大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回首66年国企改革路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国企改革


科博会上看“大国科技”
埃菲尔铁塔上玩溜索
英国将出现“悬浮议会”的局面
航拍美国“汽车坟场” 报废车辆排列如马赛克
6480米:“蛟龙”号进行第150次下潜
中哈第二条铁路客运通道开行
科米在国会指责特朗普撒谎 特朗普私人律师强烈否认
40年高考老照片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