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全文
社会保障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2014年,西藏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新增就业4.3万人,提供高校毕业生公职岗位1.1万个,各援藏省市和中央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5335个,1500多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区外就业,全区公益性岗位总量达3万个,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26018人,2500多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消零,就业形势稳定。近年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继续加强“五大险种”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免费意外保险,建立了寺庙僧尼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全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达260.6万人次。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达3338元,居全国前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月534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年2231元,五?;Ч┭曜继岣咧撩磕辏常福罚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至每年3874元,集中收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月人均1200元。及时发放城乡困难群众慰问金。2013年底,全区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共有263个,公办儿童福利院8所,民办儿童福利院2所。72%有意愿的五保对象实现集中供养,5900多名孤儿得到有效救助。
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目前,西藏已经建成了中、西、藏医结合,以拉萨为中心、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全体农牧民,全区已建成71个县医院和678个乡镇卫生院,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2014年底,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430所,每千人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达到3.79张和4.08人,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医疗卫生网络。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30万元、20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38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农牧民人口100%被纳入到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医疗保障体系之中,农牧区医疗政府补助标准达到年人均420元,最高报销补偿限额达6万元,政策范围内报销补偿比例达到80%以上。寺庙僧尼等人群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取消了医疗救助起付线,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医疗救助城乡一体化和社会全覆盖。对城乡居民实施免费健康检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9%。2013年,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54.51/10万人和19.97‰。人均寿命由20世纪50年代的35.5岁增加到68.17岁。全区实现了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事业日新月异,实现学有所教。全区所有县(区)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一个涵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的比较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实现了从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农牧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落实,政策和资金覆盖率均达到100%。“三包”(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政策覆盖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所有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且不断提高标准,年生均标准已提高到3000元。全面启动实施城镇三年、农牧区两年学前双语教育工程。2014年底,幼儿园在园幼儿达8万多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60%。2014年底,全区拥有普通高等院校6所;中等职业学校9所,在校生1.7万人;高级中学22所,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93所,十二年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各3所,小学829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4%,青壮年文盲率下降至0.57%以内,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6年,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1984年,中央政府作出“在内地为西藏办学培养人才”的重大战略决策,现有21个省市办有西藏班(校),已累计为西藏培养了大中专毕业生3.2万余人。目前西藏不仅有了自己培养的硕士、博士,而且有了一批享誉全国的专家、学者,逐步建立了近30个科研院所,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9709人,学科领域涉及历史、经济、人口、语言、宗教和农业、畜牧、林业、生态、生物、藏医药、盐湖、地热、太阳能等数十个门类。其中,藏学、高原生态、藏医药等学科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产生了一批有世界影响的学术成果。
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人们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全区已建成群众艺术馆8座、公共图书馆5座、博物馆3座,建成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74座,乡镇综合文化站692座,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治区分中心、7个地市支中心、74个县支中心、692个乡镇基层点、5389个村基层点,区、地、县、乡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形成。投资近13亿元的“十二五”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全面推进,到2015年底,西藏将基本实现“地市有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馆藏文物丰富地区有博物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或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乡乡有综合文化站,53%的县国有艺术团有排练场”目标,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将达到790个。建成1600余个文化广场,形成拉萨雪顿节等群众性、常态化品牌文化活动90个。全面启动了公共设施的免费开放工作,近5年来,全区公共文化设施共开展免费群众文化活动4万余场,受益群众达到800余万人次。全区专业文艺团体和县民间艺术团年均下乡演出近1万场次,送书下乡10万余册。
新闻出版事业迅速发展,文化产品日益丰富。西藏人民出版社、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累计出版各类图书(教材)19052种、2.8263亿册。西藏音像出版社、雪域音像电子出版社2014年出版音像电子产品115种37.96万盘。报纸、期刊分别发展到25种、35种。全区出版发行单位发展到576家,其中区、地、县新华书店89家,边境口岸新华书店5家,民营发行网点482家。2014年全区共发行图书约3395万册,图书销售码洋3.23亿元。全区印刷企业38家,其中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1家。2014年全区印刷业总产值3.6亿元。目前,全面建成5609个农家书屋、1700多个寺庙书屋,实现所有行政村有农家书屋、寺寺有寺庙书屋,有效解决了农牧民群众和寺庙僧尼读书难、用书难问题。
广播影视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累计新建、改扩建100瓦以上调频转播台78座,50瓦以上电视转播发射台78座,中波广播发射台27座,卫星地球站1座,村村通广播电视站9371座,全区所有的1787座寺庙实现了广播影视全覆盖。目前,有省级广播电台1座5个频率,听众遍及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有省级电视台1座4个频道,其中,藏语卫视已在尼泊尔、印度、不丹等周边国家部分落地,全台节目实现数字化,覆盖全国人口7亿多人;有地市级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1座。目前,全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由1965年的12%和0%提高到现在的94.78%和95.91%,90%以上农牧户实现了“户户通”。通过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农牧民每家每户能够收听收看到40至70多套数字广播电视节目。目前,全区共有566个电影机构,其中478个农村电影放映队全部实现数字化放映。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全文 西藏白皮书




浙江千岛湖再现“巨网捕鱼” 万鱼起跃
金砖国家媒体首次举办联合摄影展
500千伏川渝输电大通道全线贯通
伊朗发生两起枪击案致1死10伤
德乌帕当选尼泊尔新总理
古巴纪念华人抵古170周年
巴黎举办无人机节
与你在一起:德地标建筑投映上英国国旗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