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
参加抗日义勇军的女学生们
“九一八”事变后,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和鼓舞下,东北的爱国官兵、各民族各阶层的民众群起抗日,在各地自发地组织起许多抗日武装,以武装斗争与日寇殊死搏斗,前赴后继,开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东北战场,用血肉之躯与日寇战斗了14年。
抗日义勇军最早兴起于辽宁省,这里的义勇军发展迅速,斗争也相当活跃。辽西地区境内多山,除东部及沿渤海湾狭长的辽西走廊为平原外,其余多为丘陵山地。山势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式降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大有回旋的余地。在辽西,由爱国将领黄显声(时任辽宁省警务处长)等人以具有抗日爱国思想的2000余名警察和公安队为骨干,将各路抗日武装编成“辽宁抗日义勇军”,这是东北义勇军各地中成立最早的一支。一时间,得到消息的各地爱国志士纷纷来到锦州,商讨组建义勇军事宜,黄显声分别给予答复,并根据各地的武装力量的具体情况,分别加以收编和委任。
不久,“辽宁抗日义勇军”由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继续组织,于1931年12月改称为“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总指挥部设于北票,下属22路义勇军,每路人数不等,多者万余,少者千百,约计6万余人??际钡幕疃?,仅限于盘山、黑山,新民、辽中,绥中、沈阳、锦县、台安等地。随着斗争的深入发展,到1932年3月时,由22路发展至54路,人数增加到15万余。此外,还有27个独立支队和六路骑兵。其活动地区也扩大到辽南、辽北、辽东等地。
义勇军机动灵活,出没无常,时而声东击西,避实攻虚;时而化整为零,或集零为整,到处打击日军。较为著名的有耿继周、王显廷、潘士贤、郑桂林等部,此外,绿林武装高鹏振部等也有一定的影响。有学者指出,东北抗日战争初期的基本特点是,具有全民性和自发性。从成分上看,爱国农民约占50%;原军警官兵约占25%;绿林出身者约占20%;政、工、商、知识分子等约占5%;从组织指挥系统看,义勇军主要有东北军系统(名义上仍服从国民政府)、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系统、辽吉黑热民众抗日后援会系统和其他分散各自独立的系统。义勇军每支部队人数不等,内部编制并不统一,也未能建立统一的领导体系和建制,各部队相互之间有着程度不同的联合关系或隶属关系,军费多靠自筹和全国各界人士的捐助;其装备大多为原东北军留下的轻武器,重武器很少,甚至一小部分官兵还使用冷兵器。
由于日军侵占辽西的初期兵力不敷所需,因此主要是控制铁路沿线各战略要地,其军事行动也是以各铁路沿线的大小据点为主要控制面,尚不能向各地深入。因此,义勇军的活动也主要是围绕各铁路沿线的这些区域展开各种斗争。他们除了对一些重要城镇进行争夺之外,更多的是打伏击,袭击小股盘踞在一些据点中的日军,或扒铁路、毁桥梁、割电线、截后援等破坏骚扰活动。即使是日军驻锦州20师团司令部周围也战事四起,使得20师团各部及沿各铁路线日军守备队昼夜不宁。日军在辽西所到之处,完全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而义勇军在战斗中队伍不断扩大。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大将于1932年1月17日亲赴锦州,为被各地义勇军所击毙的日军官佐士卒作灵魂吊祭。
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政权,为扑灭抗日烽火,于1932年4月后多次大举增兵,对义勇军重点活动地区实行连续性的残酷“扫荡”,一面经常派出各兵种部队到各地去作“行军示威”,制造法西斯恐怖气氛,借以对我抗日民众进行威吓。日军连续不断的“讨伐”、“扫荡”,使义勇军的处境更加艰难。由于义勇军孤悬敌后,部队粮秣一向靠自己筹备,武器弹药除从敌伪军手中缴获外,很少得到外援。特别是为了应付敌人频繁的进攻,部队经常处于紧张的行军作战状态而得不到整休。在联系困难、补给无援的情况之下,只能处于独自活动或联合作战的境地。尽管如此,1932年夏季,各地义勇军,特别是辽西义勇军所开展的游击战争又呈活跃局面,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游击战,给予日军沉重打击。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