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斗彩的工艺历史
斗彩又称“豆彩”“逗彩”“填彩”,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彩色瓷器装饰工艺,也用来指代施用这种工艺的瓷器。制作时要先烧成勾画轮廓的青花,然后再填充彩色并以低温二次烧成。
明代并无“斗彩”之名,凡是釉上彩瓷均称作“五彩”。由于当时还不能生产釉上蓝色,凡是出现蓝色的地方一定要依靠青花,所以明人并不重视釉上、釉下彩色同时出现的效果。
宣德年间被视为斗彩的萌发期。西藏萨迦寺藏有明宣宗御赐的“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现藏西藏博物馆),所绘的鸳鸯就已经结合了青花与五彩技法,可以视为斗彩的前身。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被视为明代瓷业的“空白期”,可以断代的传世品极少。但是在景德镇的相关地层中已经出土了斗彩残片,其青花勾线、五彩填色的特征已经很明显。
传世实物以及历史记载均表明“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的说法,斗彩在成化年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种。施彩方法以填彩为主,所用彩色,有鲜红、油红、娇黄、鹅黄、杏黄、蜜蜡黄、姜黄、深绿、浅绿、松绿、浅紫、姹紫、孔雀蓝、孔雀绿等十余种。各类彩色特征鲜明:鲜红艳如血,厚薄不匀;油红浓艳而有光泽;鹅黄娇嫩透明而闪烁些微绿色;杏黄闪烁些微红色;蜜蜡黄稍微透明;姜黄色浓,光泽较弱;姹紫色浓而无光。
在已成形的素色瓷胎上,首先选用青花颜料(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制成)勾绘、描绘图案轮廓和样式,然后在表面施涂无色或浅色的釉彩,经高温还原焰(约1300摄氏度)烧制成釉下青花瓷器。再在烧制好的釉下青花器皿上再用各种彩绘矿料进行填绘,再经过低温烘烤(约700-800摄氏度),最终成型。
将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一同装饰于同一件瓷器面上,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互争奇斗艳的艺术表现力。
彩色丰富除红、黄、绿、紫、赫之外,还有粉红、藕荷、玫瑰、胭脂红;不仅有同样的色彩还有浓淡的区别。
彩绘精细,斗彩可以形成类似于工笔画的艺术描写效果,且设色精当,素雅与鲜丽兼而有之,明丽悦目,清新可人。
成化斗彩器形特殊,目前认为“成化斗彩无大器”。最大器形为碗直径25厘米以下,瓶高、盘口直径在20厘米以下,其它如杯只有8.5厘米高。主要器形包括罐,亦称“盖罐”配有直边平面、顶心微隆的盖子,有高罐和矮罐二种不同的体制;缸杯,因其体小却形似大口、大底、硕腹的浅缸而名,形为微微广口,口下至底轮廓线缓收,内圈足;莲子杯,因其形似莲子而得名,形为小圆口直连腹壁,下腹部线缓收,小圈足;铃铛杯,因其形似倒置的小铃铛故而得名,形为广口,沿边微撇,以内收后外展的曲线勾成形体轮廓;高足杯,以杯身和高脚(亦称高足)相连而成,有多种不同的变化。变化的之处在于杯腹的大小与高足的高矮与比例。
成化斗彩发展的巅峰为清雍正斗彩,雍正斗彩溶入了当时比较成熟的粉彩技法。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斗彩 釉下青花 釉上彩 彩色瓷器 装饰工艺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