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孤独的父亲:或许他不在身边,但父爱一直都在
陈金平 年龄:56岁 身份:在北京打工的河北邯郸人
“北漂”父亲
不会再让儿子离开他的孩子
“父亲”这个词在我心中是很重要的,他是一家人心中的顶梁柱,是家庭地位比较重要的人。 ——陈金平
陈金平离开老家已经18年了,1997年1月17日,他同妻子来到北京打工,将女儿和儿子留在老家。头三年,孩子是夫妻俩一个不能说的话题,夫妻俩想孩子,可那时挣得太少,近500公里的路,不算远,但没钱买车票,回不去。
2004年,女儿想父母,过年来到北京后便不肯再回河北。而陈金平的儿子,每年几乎只能见到父亲一次。
北漂前三年没见过孩子
在老家时,陈金平一个月只有50块左右的收入,种地挣不来钱,夫妻俩便合计着来北京挣大钱,给孩子们把学费赚出来。那年,儿子15岁,女儿12岁。
陈金平回忆,北京的工作并不如预计的那样好找,几番周折,陈金平被现在工作的社区录用,一个月工资是480元,夫妻俩舍不得吃穿,一月仅能攒下200元。
陈金平说,为了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仗着年轻,他当时还找了一份夜间打更的活,一月工资400元。初来北京的五年,陈金平几乎没有好好睡上一宿觉。
陈金平回忆,1997年时,一张从邯郸来到北京的车票是32元,就是这32元,让夫妻俩3年没见过孩子一面。那3年,孩子在夫妻俩之间是一个禁忌话题,谁都不能提,一提两人就止不住地抹眼泪。
2000年,生活稍好一点,兄妹俩终于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来到北京的那一夜,一家4口人抱在一起哭了许久。
每次见孩子都发现变化
从那一年开始,兄妹俩每年春节都会坐车来北京和父母一起过年。
每一次,陈金平见到孩子,都会发现他们有了新变化,个子更高了,模样更好看了,孩子更懂事了。孩子见到父母,也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同父母分享生活上的琐事,讲述别人家的孩子平时怎么跟父母在一起。
陈金平曾想把孩子接到北京上学,可想一想觉得不现实,“家里不富裕,接过来没钱供他们念书,在北京也找不到合适的学校”。
没有陪伴孩子们成长,陈金平心里也有一点不舒服,他觉得自己亏欠孩子很多,可嘴上也只能说为了这个家,暂时的分别也只能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不能再让孙子失去父亲
离开老家的前几年,每次孩子来北京都会哭。2004年,女儿过完年后便决定不再回家上学,她想跟父母在一起。此后,儿子一个人在河北毕业、就业、结婚、生子。
回想没有陪伴儿女成长的这些年,陈金平坦言自己并不后悔,因为那段时光即使后悔也无法再找回来。
最近,陈金平当上了爷爷,平时给小孙子打电话成了他最快乐的事情。他说,他不会让儿子走跟他一样的“老路”,孩子应在父爱的呵护下成长,“儿子缺失的父爱陪伴,不能让孙子再次承受。”陈金平说。
■ 同题问答
1. 你知道父亲节吗?希望怎么过这个节日?
我不知道父亲节,不知道孩子们知不知道。我希望他们这一天能给我打个电话,但没电话也没关系,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小孩,也忙。
2. 你为自己的父亲过过父亲节吗?如果有,最近一次是什么时候?如果没有,为什么?
我父亲过世得早,没有为他过过父亲节。
3. 最近一次见到孩子是什么时候?
最近一次见到儿子是过年的时候,而上一次见面是去年春节。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相蓉 程媛媛 李馨
摄影/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薛珺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父亲节 孤独的父亲 父爱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