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庞杂中粮系如何加减乘除:下辖8家上市公司
编者按:今日,央企整合的急先锋“中国中车”将迎来其在资本市场的首秀。似乎是为了同门大哥捧场,上周五,铁路概念股全线上涨。值得一提的是,看似与中国中车不沾边的中粮集团旗下的多家公司也联袂上涨,引发了市场对“下一个”的猜想。在A股围绕5000点逡巡之际,不知正在驶入快车道的央企整合,能否加油、给力?
央企整合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市场的极高关注度。比如,此前有媒体公开报道称,中粮集团正考虑多个重组方案,并已邀请投行对业务重组提供建议,以实现业务整合及主要业务整体上市。
此后,在各种公开场合被追问大股东整体上市进展已经成了中粮旗下各家上市公司共同面临的公共问题。在中粮屯河的业绩说明会中,关于大股东中粮集团整体上市的问题就贯穿了整个说明会全场,而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于中国粮油控股股东大会后,也被问及中粮集团重组一事。
对于“东家”的整体上市进展,涉及的上市公司在回复时的答案大同小异“重组仍积极考虑当中,时间表亦正在研究。”但是,对于全产业链布局的中粮集团而言,成为国际大粮商,借助资本的力量显然是必经之路。只是,这条路还有多长?
目标是国际大粮商
多年来,中粮集团对于旗下的业务,一直秉承的是全产业链式的布局。
在官网上,中粮集团如是描述自己:“全产业链模式下,我们将小麦、玉米,油脂油料、稻米、大麦、糖、番茄、肉食等产业链有机组织起来,实现了整个粮油食品链条从种植到食品营销的畅通无阻。”
中粮集团称,按照市场、客户和消费者需求,组织农民引入优良品种,提升种植、养殖效率,推动农业产业化;通过合理布局的物流和加工设施,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供应链系统;以消费者洞察为引领,形成品牌、渠道和研发体系,源源不断地提供高附加值的新产品。然后,中粮集团把农产品通过全产业链成为最终消费品的过程形象地称之为“从田间到餐桌”,事实上这个直观的描述并不能概括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的全部奥秘。但直到今天,中粮集团的各业务品种、各业务环节由于其历史和现状不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团队组成和能力不同,有不同的经营方式,但全都聚拢在全产业链核心理念之下。
从中粮集团的业务来看,的确涵盖了“餐桌”的全产业链,从农产品收储、粮油贸易、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屠宰肉类加工、品牌食品,到产品包装、电子商务、地产项目应有尽有。
当然,中粮也非常清楚,作为高度关联一体化的产业,粮油食品行业涉及农业、加工业、制造业、流通、金融等不同领域。所以,中粮集团的办法是,通过全产业链这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以参股、控股、联盟、上下游整合、合作等诸多方式,通过控制或可影响的资产,实现链条的整体可控,最终把整个行业组织起来。“每一项业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团队,乃至每一个人,在整个链条上的位置、优势和价值,链条之间的衔接关系、协同关系。”
但是,全产业链不是某一个产品的产业链,不是在每个产品上都从头到尾地由一个小的组织来完成,也不是链条的所有环节都完全由中粮集团自己投资去做。
这是否意味着,并购是个好办法?
近年来,中粮集团在国内及海外开展了多项并购。此前,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这项将华粮集团整体并入中粮集团的战略重组,被认为是有利于在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和经营效益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两大粮食央企战略重组,还有利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更好地服务“三农”,积极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农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农业综合服务,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事业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华粮拥有以世行项目为基础形成的散粮仓储物流体系,拥有746.8万吨粮食仓容、6个粮食中转专用港口及3400多辆散粮专用车皮,占国内散粮专用车的40%以上;拥有4艘粮食运输船舶、17万米铁路专用线,每小时中转发放能力达25300吨以及世界最大的粮食专用码头——北良港。中粮、华粮重组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实现结构性提升,最大限度地将粮油贸易加工体系与粮油收储物流体系结合起来,建立高效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实现企业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
此外,中粮还并购了香港农产品、能源产品、金属矿产品全球供应链管理公司来宝农业公司和荷兰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尼德拉公司,补充或扩充了自己相应的业务板块。
总的来看,发展至今,中粮集团就好像一个武林高手,修习武艺到了一定的境界,亟需“打通任督二脉”,使自身修为再上一层,立于江湖不败之地。
并购补充业务并实现整体上市,都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18家下属单位如何定位
资产整合及整体上市、央企重组等话题不断围绕着中粮集团转悠,而随着这些传闻或真或假的出现“阶段性”的旧事重提,中粮系旗下的8家上市公司股价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应声而涨。
中粮集团旗下拥有18家下属公司,包括中国粮油、中国食品、中粮贸易、大悦城地产、中粮屯河、中粮肉食、中粮包装、中粮吉林、中粮安徽、中粮海南、中粮土畜、金融事业部、中粮电子商务、工程科技公司、华妥集团、蒙牛乳业、尼德拉、来宝农业。
这18家公司中,包括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8家企业,3家A股公司分别是中粮地产、中粮屯河、中粮生化;港股5家公司分别是中粮控股、中国食品、中粮包装、蒙牛乳业、大悦城地产。
而仔细甄别这些公司的业绩范畴情况可知,也有一些公司的业务出现重合之处,比如,中国粮油从事的业务包括粮油加工,而中国食品的主要业务包括饮料、酒类、厨房食品和休闲食品。长城葡萄酒、福临门食用油、金帝巧克力等皆在其名下。
这引发了一种猜想,即如果中粮集团要整合旗下公司资产整体上市,同类合并,将是最有可能的事情。而作为公众公司的上市企业,则不可避免地被投资者追问中粮集团的整体上市是否与已有关。
例如,此前中粮集团旗下A股公司中粮屯河的网络业绩说明会中,关于大股东的话题几乎贯穿了全场。“请问中粮集团国企改革进展如何,为什么改了这么多年,始终没有结果?”“中粮系的重组有无时间表?”
而中粮屯河的回答则是,2014年7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宣布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企业之一。截至目前,“中粮集团国企改革具体方案还未形成”?!?ldquo;整体上市是中粮集团设想的未来发展战略,中粮集团目前尚未筹划整体上市具体方案及具体时间表,待有具体内容,公司将按照信息披露规定予以公告”。
投资者追问上市公司中粮集团的重组进展,一方面是因为重组的重大事项势必会让资本江湖重掀风浪,而另一方面,则是中粮系的几家上市公司业绩良莠不齐,投资得寄望能通过资产的重新排列组合,改变这种现象。
以中粮集团旗下的3家A股公司为例。2014年,中粮地产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1.18%,约为9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1.96%,约为6亿元。中粮生化营业收入同比微降2.54%,约为7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0.53%,约为3523万元。
中粮屯河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 89.39 亿元,同比减少 20.64 %,主要是食糖销售量和价格及番茄销量下降所致。实现净利润 2646.38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61.24%,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237.18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59.70%,主要是报告期内资产处置收益减少,2013年度涉及头屯河土地拆迁补偿净收益 9039.65 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近两年来,中粮屯河的业绩一直表现比较疲软,这让投资者也心生一种遐想,希望中粮集团并购的一些资产,能让上市公司分一杯羹。比如,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华孚)能否注入中粮屯河?
去年,华孚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成为中粮集团全资子企业?;诠静⑷胫辛讣?有关部分食糖产业和中粮屯河构成同业竞争。因此,有投资者曾追问,是否可以让华孚并入中粮屯河,以实现协同效应。但是,由于华孚并入中粮集团是国资委主导下的行政性整体并入,为了保持企业稳定经营,中粮集团正在按照国资委要求稳妥、有序推进重组规划工作,待重组方案明确后,中粮集团再提请公司对华孚事项进行决策。
同样是在去年,中粮先后完成了对荷兰尼德拉、香港来宝农业的控股收购,两次合计出资约30多亿美元,此举是国内粮油食品行业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频频并购在业内的解读是,中粮是在为未来的整体上市做铺垫。
编辑:罗韦
关键词:中粮 业务 上市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