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
拉肚子 用药有讲究
人们几乎都有过腹泻的体会,什么情况下该用抗生素?什么情况下不该用?什么症状该吃哪些中药?这些都是有考究的。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病程变长、对身体损害加重——
急性腹泻不能乱用药
腹泻是胃肠道的分泌、吸收和运动功能异常,一般来说,起病急、伴发热、粪便类黏液脓血、腹痛且有里急后重感觉,多为肠道感染性疾??;而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患者的腹泻,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且常呈间歇性发作。
对肠道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急性腹泻,根据大便常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化验结果,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如利复星、可乐必妥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非肠道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千万不能滥用抗生素,因为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比例失调,即一些易被抗生素杀死的细菌数急剧减少,而对那些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失去前者的制约而大量繁殖。这时很容易出现这些耐药菌株的感染(医学上称为“二重感染”),治疗起来更为棘手、复杂。
笔者在临床上常遇到解水样便的患者来就医,询问起来往往都有自行服用黄连素、氟哌酸等情况。殊不知,对这些原不属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不应服用这些抗生素,这种水泻就是因为滥用了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对于肠道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腹泻,特别是早期,不宜应用收敛、止泻剂,如蒙脱石散(思密达)等,因为此类药物会延缓肠内容物的排泄,增加致病微生物与肠黏膜接触的机会以及毒性产物的吸收,可能加重病情,无异于“闭门留寇”。因此,如有脱水、呕吐、发烧等情况,要在医师指导下,给予口服补液、输液,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慢性腹泻最忌抗生素
慢性腹泻病因众多,表现复杂,临床最常见的是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腹部不适或疼痛时即有便意,尤其是餐后或情绪波动后多为溏便,排便后腹部不适或疼痛即可缓解,经年不愈,化验大便常规或电子肠镜检查均无阳性发现,患者营养状况尚可。
治疗这类慢性腹泻最忌用抗生素,应首选胃肠道选择性钙拮抗剂,如脾胃澳铵(得舒特)、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尼为孚),配合止泻剂如蒙脱石散(思密达)和微生态调节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胶囊(美常安)等,疗效尚好。
其次是患者肠道缺乏乳糖酶引起渗透性腹泻,这类患者每当饮用鲜牛奶即可出现腹痛、腹泻、腹胀和排气增多,究其原因是因肠道缺少乳糖酶,从而导致肠道内葡萄糖酸钠的耦联转运吸收发生障碍,使电解质丢失,发生大量水样便。
对这类患者的治疗除了口服上述止泻剂和微生态调节剂外,平时忌用双糖(包括乳糖、蔗糖、麦芽糖等)饮食,可用豆浆、酸奶或低乳糖奶粉代替鲜牛奶。当然对于长期运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比例失调出现的腹泻,应停用抗生素,口服微生态调节制剂,适当加用止泻剂即可治愈。
中医药对症治疗求治本
中医认为,腹泻多由脾、胃和大小肠之病变引起,临床辨证论治应用得当,疗效显著。笔者跟随已故著名老中医印会河教授学习过程中,整理了印老临床治疗泻痢的经验,不仅标本兼治,而且常有奇效。
例如,清利肠道方是印会河教授“抓主症”方之一。他在几十年中医临床上凡遇到急慢性菌痢、肠炎、慢性阑尾炎,症见:腹痛、腹泻、便夹黏液、少许脓血、里急后重、低热,大便常规化验有红、白细胞的情况。印老往往使用清利肠道方,其效果优于西医抗生素,因为后者虽然很快地治疗了肠炎,但往往会遗留下肠道菌群紊乱的弊端。而使用清利肠道方则无此副作用。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症,西医通常首选胃肠道钙离子拮抗剂如匹维溴铵片(得舒特),另外再配合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合剂(培菲康)、地衣芽孢杆菌制剂(整肠生),比较偏于治标。而在中医看来,肠易激综合征是属于肝脾不和,也叫“肝木乘土(脾)”,是因为平时肝气不舒,肝火旺而脾虚所致,其特点是腹痛(不适)→即有便意→排便后(往往便溏)腹痛(不适)即自行缓解。治疗起来首选“痛泻要方”,方中陈皮、白芍,舒肝、平肝、柔肝;防风、白术健脾,使肝脾二者功能协调、平稳。另外,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症酌加:煅牡蛎收敛止泻;茯苓、泽泻利小便以实大便;再可加上扁豆、怀山药、炒苡米进一步加强健脾功能,方可收全效之功。
■链接
首都国医名师印会河验方几则
外感湿邪恶寒发热,头身重病,泻下清晰粪便,腹痛肠鸣,身体困倦。治拟散湿和中。方药:六和汤加味。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藿香10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砂仁10克(杵、后下),扁豆30克,木瓜15克。对于夏季暑热伤气各证,更为适宜。
伤食腹泻泻下酸腐,泻后痛减,不欲饮食。治拟消食止泻。方药:保和丸加味。山楂15克,神曲10克,莱菔子10克,茯苓15克,连翘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麦芽10克。上方以单纯消散为治法,积滞一去,脾胃自然强健。
湿渍肠道便肠垢不爽,日三、四行,或更多次,腹痛不堪,肠鸣后重。方药:清利肠道方。桃仁10克,杏仁10克,生苡仁30克,冬瓜子30克(杵),黄芩10克,赤芍30克,马齿苋30克,败酱草30克。此方是印会河的经验方,经多年反复使用,成为他生前临床使用的“抓主症”之方,凡便垢不爽者,率先用此,效果更好。
寒湿困脾由于脾胃被寒邪所伤,发生呕吐、大便泻下不利、腹胀冷痛、喜热饮食、手足不温、口不渴。方药:附子理中丸加味。熟附子6克,干姜10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甘草6克,温中散寒,对脾胃阳虚的人更为合适。
王诗雅,中日友好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出诊专家。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系(八年制),是我国著名老中医印会河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
编辑:赵彦
关键词:腹泻 慢性腹泻 忌抗生素 中医药 对症治疗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