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换一家医院照一次CT 重复检查何时休
■新华社发
这是许多患者尴尬乃至“窝火”的经历:看同一种病,跑不同的医院,各家医院CT、B超、血项等检查结果互不相认,不断重复检查,单据攒了一堆,付出无数的精力和花费,检查结果也是一样……
面对较为强烈的患者质疑,我国卫生部门要求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但迄今为止,重复检查现象仍然较为严重。一些医院反复强调医检结果互认“很困难”,表示重复检查是“为了患者的健康”。
换一家医院照一次CT 重复检查何时休?
哈尔滨市民李慧是一位80后妈妈,生完孩子后一直咳嗽、气短,并伴有低烧。2014年2月初,李慧在黑龙江省医院做了肺部CT检查,被诊断为间质性肺炎。随后,李慧又拿着片子到哈尔滨医大一院,希望得到专家进一步确诊,却被告知,检查结果“不认可”,需要再拍一次肺部CT。
李慧想,哈医大一院是黑龙江省内闻名的医院,医生提出质疑也许是因为省医院的检查结果有误,便又做了一遍检查。两个医院的检查结果完全相同,都诊断是间质性肺炎。“同一种病,为啥让我一周内做两次CT?”
和李慧的经历类似,来自安徽的老人付加德去年3月腰部扭伤,他去北京医科大学大兴人民医院拍了一次X光片,之后去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医生又要求拍一次X光片,两次医检结果完全一样。
北京市民傅先生对记者说,像李慧、付加德这样重复检查的经历许多人都遇到过,无论在同一个城市还是在不同的城市,只要去医院看病,都会遇到检查重复、结果互不认可的问题。
针对社会质疑,原卫生部2010年发文要求,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一些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也发文要求,互认范围及内容包括一级医院对二级和三级医院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等。例如,卫生部门要求医院对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固醇等抽血化验,以及X光、CT、心脏彩超等项目检查结果互认。
但是,具体到很多医院和一例例的患者身上,医检结果互认却依旧相当远。
互认要求遭遇软抵制 到底为了啥?
广东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医检结果互认有利于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降低病人就医费用,简化就医环节,改善医疗服务。但是,医检费用占医院收入比重较大,因而推进医检互认容易受到医生的“软抵制”。
“说到底,还是与院方经济利益有很大关系。”某三甲医院医生表示,按照医保相关规定,药品费用占医疗费用的比例,三级医疗机构控制在45%以下,而门诊患者药费比例不超过20%,其他的费用构成,就是处置费、检查费等。
“这就要求我们控制药费和检查费的比例,假如一个病人,相关检查在别的医院做了,而转到我们医院不重新检查的话,他的费用大部分是药费。”按照规定,药费超出比例的部分要由医生支付。为此,医生需要以重复检查来平衡药费的比例。
“另外,医院的仪器都是自己花钱购置的,一台100万元的仪器,当然得尽可能把成本赚回来。超出的,就是医生的绩效工资。”一些医生表示无奈,“减少医院的药价收入,就只好从医检中增加收入。”
黑龙江省一家三甲医院院长表示,部分省市在贯彻落实卫生部“医检互认”规定时,通知各医院是否需要重复检查“由接诊的临床医生确定”,而院方认为检查结果互认风险很大,容易造成“误读”,影响对患者的诊治。
分析人士认为,国家卫生部门要求推进医检互认,减少重复检查;但是一些省市卫生部门的通知又赋予临床医生以“最后决定权”,这样一来,国家政策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容易变形走样,因而重复检查难以避免。
让患者少花冤枉钱 还有很多事可做
哈医大二院副院长焦军东表示,自从医检结果互认的政策推行以来,下级医院认同上级医院的检查结果执行比较好,而作为上级医院,对于下级医院的检查结果确有担心。
“比如超声检查,患者拿来了地市级医院的超声结果,我的医生就得想一想,如果做得不行,就要重复检查,这也是对患者负责。”焦军东说。
当然,对重复检查的质疑也不乏“误会”的成分。“有时候,患者认为的重复检查,其实并非如此,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难以从一张医学检查申请单上了解检查的不同,产生误解。”黑龙江省结核病防治院医生金龙说。
金龙解释说,如果一名患者在甲医院做CT检查,发现肺部有阴影,然后选择到乙医院治疗,那么乙医院的接诊医生在问诊、读片之后,极有可能让患者再做一次CT检查;这名患者入院做手术前,有可能还要接受一次CT检查。第二次检查是增强CT或高分辨薄层检查,第三次检查是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如何做到既不影响疗效,又让患者少花冤枉钱?黑龙江省卫计委医政处副处长赵昱辉表示,一是构建医疗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医院资源共享;二是将医生的收入与检查收入分离,从根本上改变检查提成的收入办法;三是患者多了解自己的病情,多咨询专业医生,以减少被重复检查的几率。
“此外,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对于重复检查项目征求患者意见,并给予合理解释,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疑虑,增强患者就医的满意度。”焦军东说。
(据新华社)
新华社:
不合理的重复检查就该取消
几天前刚做完CT检查,仅仅因为换了一家医院,就得重新再做。这种状况不仅很多患者遭遇过,而且至今仍在全国很多地方的医院继续上演,不仅让患者无端增加不便,更额外增加了开销。治治这种不顾实际的重复检查“病”,是维护患者基本权益、维持正常诊疗秩序的当务之急。
客观而言,有些医疗检查项目的确会随着时间变化而需要重新检查,比如检验炎症的血常规等,但患者怨气所在,则是诸如胸片、CT、B超等更多与时间变化不太明显的检查项目。一边是没有查过但需要检查的患者已经被排到几个月之后,一边是刚刚在另一家医院查完却还得重新排队检查,这种医疗检查乱象所导致的检查科“生意红火”,加剧了“就医难”和“看病贵”。
卫生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而不合理的重复检查依然我行我素,原因到底何在?由于医疗行业专业性强,以专业形象出现在患者面前的医生具有强势主导地位。查什么、查不查、怎么查,基本上全由医生说了算。尽管患者自我感觉跟上次检查没有什么变化,但面对强势医生的要求,通常也只好乖乖就范。
不合理的重复检查是过度医疗的组成部分,正如患者普遍吐槽的,“重复检查的根子在于多收钱”。在这一点上,重复检查与“开大处方”的“以药养医”形式不同,本质上一样。为此,面对社会上对不合理重复检查的诟病,“各级医院技术水平、设备条件差异,为了让诊断结果更准确”而让患者重复检查的说辞,不仅是对同行业其他医疗机构的蔑视,在公众看来更像是一种搪塞,很难做到取信于民。
取消不合理的重复检查,应该建立一种规范复检的台账,哪些检查项目多久之后需要重新检查,让患者可以查询。这样就可能挤压医疗机构无视民意、各行其是施行不合理重复检查的生存空间。
当然,长远之策还是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等,早些减少医院通过重复检查、开大处方等过度医疗行为来谋利的冲动,才能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
编辑:赵彦
关键词:医检结果互不认 重复检查 CT检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