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跨省上班族:用1小时通勤时间换数十万房价差
纠结归纠结,“总体不后悔”
王小芬纠结?。∧嵌问奔?,她和丈夫几乎日日讨论通勤的事,就算不说,这事儿也总在心里悬着。最后他俩决定,干脆在公司所在的长宁区租房子,一套两房里的小小一间,月租1200元,虽然水电煤另算,但也比每天“跨省”的“1840元”合算不少,而且时间也省下来了,俩人有空买菜做饭了。
这5年来,王小芬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心一横,就这样算了”,谁也不想整天沉浸在两难里,但隔天夫妻俩又愁上心头——
昆山那套毕竟是婚房,花了心力设计装修的,家电也是精心挑选的,自己都没住多久,哪舍得租出去?可不租,难道就这么空着?这一头,又要花钱租房子,跟别人合租,总归觉得不方便……
又是“心一横”!半年后,王小芬和丈夫退掉了上海的房子,回昆山住,同时,也不得不请出了在老家的母亲,帮忙做饭看孩子;同时,也不得不重新搭上了师傅的班车。
这位司机师傅是昆山人,不得不承认他颇有些生意头脑,经过无数次的成本核算,以及和乘客们的价格拉锯战,最后给“包月”的乘客“优惠套餐”:每人每月600元,并享受前排固定VIP座位。记者和司机师傅搭过话,他不愿接受采访,但他忍不住说了一句:“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至于王小芬夫妻俩,自然成了包月的VIP客户,在车上和小伙伴们免不了提起“跨省”的事,十几个人都会互相笑着鼓励:一定要坚持下去。
后悔吗?记者问他们。
可能后悔过,但“总体不后悔”,毕竟“是自己的家”!而且,“生活越来越好了”!
消失的省界以及“可以承受”的折腾
不仅如此,5年来,“跨省”的概念正越来越淡薄。
林奇赌气不坐收费班车之后,他和邻居们“拼车转地铁”。那是2010年初,轨交11号线还没延伸到江苏,江苏和上海的省界醒目地存在着——即便不走高速,从昆山进上海的地面道路也设卡收费。
他们见证了“省界的消失”——刚开始,林奇和小伙伴们5位大男人挤在一辆奇瑞 小车里,把车停在省界花桥一侧的某个酒店,步行进上海,冲到安亭站坐地铁;从家到公司,至少需要2个小时。
有一天,上班时他们发现,关卡没了,车子可以直接开进上海,停到安亭站。
又有一天,他们知道11号线通到花桥了,虽然通勤时间没减少,但多了一种选择。
还有一天,他们听说了传闻,说昆山将建一条新的轨道交通,连接苏州地铁1号线和上海轨交11号线,虽然传闻暂时难以证实,不过他们都相信,以后肯定会更好。
但“车搭子”不稳定,有时候车主出差,有时候要加班半小时,打一次黑车,通勤成本就又上去了。
坚持了一两年,原来的车主换了工作,林奇和小伙伴们也先后买了车,大伙就基本散了。林奇如今自己买了辆1.6升排量的小车,开始了“1小时45分”的稳定通勤,他算了成本,油费加地铁,每天26到28元,“可以承受”。
“陪家人时间”和“收入”的权衡
在“可以承受”的时候,林奇反而退却了——他正计划离开工作了12年的上海,要求“外派”到离家稍近的苏州工业园区。
他突然说这话,出乎记者的预料。记者找到他,原本就是听闻他是“乐观的跨省族”。他性格如此,他和小区里大部分“跨省族”都是好朋友;他带头抵制班车收费;他在小区论坛写下长长的帖子,计算通勤成本比较优劣;他坚持每天早上5时许起来跑步……
可是,他不得不承认,因为“跨省”,他和家人相处时间太少了。至少这2年,他决定多陪陪家人,母亲老了,妻子身体也不好。两年后呢?还是要到上海去,他的工作是和高档商场、楼盘打交道,在上?;峤隙?,收入也高。
记者问过“跨省班车”上一些人,不少人都郑重地提到这一点——两地的收入差别,一些行业的收入差甚至达到两三倍。但是世东小区的物价,无论是附近的超市大卖场,家居建材,以及各种韩国料理麻辣烫,都和上海市中心差不多。
毕竟紧挨着上海,看上去附近楼盘卖得不错,居民也越来越多,不仅是每日往返上海与昆山城区的上班族,竟还有不少外国人也住了进来。去上海的班车,大巴已经从33座换成了55座,每周一和周五都挤满了人,去晚了还得站着,平日里,还有附近小区的人过来乘车。
“跨省上班族”里,有新人来,也有旧人走,但随着区域交通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这种变动将更加稀松平常。
羡慕吗?都市圈的东京案例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的学者春燕,对世东小区和这趟跨省班车,也熟悉得很。她甚至从研究的角度设想过,在这班车上发放调查问卷。
在她看来,目前大部分“跨省上班”的模式,并不值得肯定——不仅通勤的价格和时间成本太高,而且工作日属于自己和家人的时间,只有晚饭后到睡觉前的2小时。
她在日本读过书,便举了东京都市圈的例子:东京相邻的神奈川县、千叶县、茨城县等地,每天都有大量的“跨省上班族”往返东京,但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林奇和小伙伴们那般纠结。
差别何在?不少人都知道的,是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密集、便捷和准点,只要掐着表准点赶上车,数十公里的距离也能在1小时左右到达,不折腾。
更为关键的原因,是日本大多数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区域,都以车站为中心形成小交通网络,无论步行、自行车、开车或公共交通,都可以较为便捷地到达车站;当然,形成这种格局,也和日本一些私营铁路公司直接参与车站附近的土地开发有关。
相比之下,我国的大城市周围的“新城”和乡镇,在交通配套上,大多数还是围绕“市中心”、“镇中心”展开,在跨行政区域的这种“边缘地带”,公共交通力量依旧较弱。打个比方,世东小区门口,也有公交车开往花桥地铁站,一问,半小时到40分钟一班,等不住只能靠黑车。
日本“跨省族”让林奇和小伙伴们羡慕的另一因素,是不少企业会给“跨省上班”的员工一定的补贴和退税优惠……
确实,需要向东京、伦敦、纽约等都市圈学习的,还有很多。
记者手记
“跨省”未必是趋势,但“边缘地带”应是幸福的
说到底,无论是东京、纽约,还是上海,选择在它们周围买房并每天跨区域上下班,最大的因素,还是房价的巨大差距。
在昆山的那班跨省班车上,讲起过往几年的生活,人们不断地纠结,也不断地庆幸,说到最后,总会以“有了一个自己的、安稳的家”做结尾。他们也相信,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推动,暂时生活上各方面的问题,会渐渐迎刃而解。
但话说回来,“跨省上班”毕竟是小部分人“自己的选择”,即便是以“毗邻上海”为卖点的世东小区,数百户人家中每日往返上海的,也不过数十人。
这一小部分“跨省族”是否代表了区域一体化中的某种趋势?未必。
随着长三角区域整体的发展,城市之间、重点区域之间的连接必然更加紧密,但更多的城市、乡镇会在区域中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和优势,就地创业、就近就业应该才是自然且经济的选择,即便处于省界旁“边缘地带”的世东小区,对面也开始有了高端商务楼——我们在交通和城市规划上,当然有向东京、纽约等都市圈学习的地方,但上海都市圈未必要重复它们的发展之路,尤其是跨区域列车上那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车厢,很多人并不羡慕。
在长三角这片茁壮成长的城市群里,每个小区域和乡镇的未来的样子,都应该是幸福的,就像世东小区一样——5年来,从一片野地到自成一体的居住区,有不错的幼儿园和小学,医院离得不远,超市和菜场越来越大,不用开车,什么都有了。
这足够令人欣慰了!(解放日报)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跨省上班族 通勤时间 房价差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