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政协协商
全国政协推动设立“国家宪法日”让守宪守法成为一种定律
为了国家根本大法 我们接续呼吁
——全国政协委员推动设立“国家宪法日”纪实
从1949年的《共同纲领》开始,在65年的岁月中,不同年代的政协委员们围绕一个“法”字,以自己的智慧和委员的责任担当,在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程中为法治中国建设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也许很多人自小就在课本上熟知“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知晓我们生活在这部根本大法的权威之下,所有公共权力都来源于它;憧憬着由它带来的那一套价值体系:民主、法治、平等、自由……
仿佛等待了好多年,又仿佛只是一个梦醒。小学生朗朗的晨读声中,忽然多了一项宪法内容的诵读;买菜的大爷大妈们在社区挂起的“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标语下驻足议论,他们和记者说,“听说中午还会有人来宣讲”;城市道路的电子屏上,“迎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的红字飘扬起来了;今天,全国还将有为数不少的新法官面对宪法和国旗举起右手宣誓。宪法带着温度,带着权威,第一次这样走近公众。
今天是12月4日,这一切,是中国迎接首个“国家宪法日”的节奏;这个“宪法日”的设立凝聚了政协委员们对宪法的敬畏和长期的呼吁。
向宪法致敬:又多了一种生动的方式
“坚持了7年,终于有了结果!”11月29日一早,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就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这几天,他的手机几乎被各路媒体打爆了。众所周知,作为宪法日的提议者之一,眼前的这个节日,包含了他一份特殊的情感和不懈的坚守。
在2008年以前,侯欣一是一名法学教师和现代法治的拥护者,将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早日实现作为本职;从2008年开始,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全国政协委员,多了参政议政的责任。做一名称职的全国政协委员,他的理解是:要有责任、有义务把所在界别的主流想法和诉求反映出来。
一直以来,侯欣一揪心于这样一个现实:与国家一直在推进的普法工作相映照,多数公众对于宪法或不了解,或漠然。“许多人对宪法的理解更多地停留在国家制度层面,较少与自己的现实生活和现实利益联系起来,整个社会对宪法以及宪法所包含的法治精神认同不够;而宪法对整个法律体系的调控功能无法发挥,不仅使现有的法律法规无法形成有机整体,统一的法律秩序也难以形成;甚至宪法中除少数原则或条文外,相当多的条文未能得到有效实施或被束之高阁,导致现实生活中‘违宪不违法’的情况时有发生。”面对我国公民的宪法观念、尊重宪法的意识与依法治国的要求存在较大距离的现实,他觉得宪法的普及宣传中一定是漏掉了哪个环节。
“民众的民主精神和法治意识决定着国家法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侯欣一觉得,要真正在全社会树立起宪法的权威,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可不可以通过一个节日、一种仪式让公众走近宪法、了解宪法,再到落实宪法?”而设立“宪法节”无疑就属于制度创新之一。
在与多位专家和同行们沟通后,侯欣一的想法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据我所知,法学界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只是没有机会,或是基于某些原因没有表达出来。”侯欣一告诉记者,他当时又查阅了国内外类似的法律规定宪法节日所取得的效果等,更加坚定了信心,决定撰写提案。
从2008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起,侯欣一将设立宪法节的提案坚持提了下来。其间有人鼓励他、肯定他,但更多是质疑和不理解:“一个节日能解决什么问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那一刻,侯欣一说,他既快乐又平静。“向宪法致敬,我们又多了一种生动的方式。”
政协与宪法:从《共同纲领》开始的渊源
“宪法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活动准则,雷锋是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的模范,结合学习宪法学雷锋,更有普遍的和久远的作用。谁遵守了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谁就是活着的雷锋!” 在十一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上,文艺界委员、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编剧王兴东的大会发言《结合学习宪法学雷锋》结束后,人民大会堂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
2014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王兴东等1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将12月4日原“法制宣传日”改为“宪法日”的建议》的提案,作为大会1260号提案,司法部在6月3日给予了积极的答复。
敢想敢说的政协委员们,背靠的正是政协这个开放活跃的参政议政平台。而政协与宪法的渊源是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开始。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1954年宪法出台前,《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和作用。
“《共同纲领》在新中国的立宪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解决了在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条件的时候建立和治理新中国的宪法依据问题。”在采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阚珂时,他向记者表示。
王兴东委员则激动地回忆起,1998年他刚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时,为创作电影《共和国之旗》采访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雷洁琼先生的情景。“她向我讲述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在提交的2992幅国旗图案中,通过民主协商,投票选定国旗图案的往事。由于她在一届全国政协中参与起草和修改《共同纲领》,我又得以了解《共同纲领》诞生的历史。1949年,中国共产党邀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等各方面的代表662人,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在无条件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前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由第一届人民政协的《共同纲领》作为基础,渐进发展和修改成为今天这部体现人民意志和国家性质的宪法。了解这段历史,我认识到人民政协与宪法历史的密切联系,更加理解作为政协委员的使命和对宪法的感情,从此开始学习宪法,加深对宪法的认识。”王兴东对记者说。
1954年9月15日,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制订了1954年宪法。“1954年9月20日制订的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宪法》后,紧接着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提出,要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严格地遵守法律。”阚珂说。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改草案,即我国现行宪法的母本“八二宪法”。
呼吁设立国家宪法节就像一个接力棒,从未在政协委员们的手里中断。在查阅历史资料时,记者发现,“八二宪法”实施后,时任中国法学会会长的王仲方委员就先后两次提出设立宪法节日的提案。王仲方认为“八二宪法”是一部“最新、最好”的宪法,指导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应该人人加强学习,但当时社会上《宪法》却少有人问津,甚至连书店里也很难买到,他很着急。在1990年和1992年七届政协一次会议和七届政协三次会议上,他以“建议将每年12月4日设为宪法节”和“再次建议将每年12月4日设为宪法日”为题,分别递交了两次提案。
让守宪守法成为一种定律
12月4日,我们欢度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公众的懂宪、守宪意识在悄然滋长。这一切应了侯欣一那句话,“设立‘宪法日’,足以成为让全社会敬畏宪法的一个重要契机。”
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王翔,是来自江西的一名民营企业家。他曾十年连续关注修宪,在人民政协的舞台上为宪法?;し枪梅⒄勾罅挠牒?,相关的提案就写了十几份。其中,《宪法作修改,相关私营经济的法律法规要同步适应、修改出台》等大会发言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王翔无比欣慰:“宪法节不只是一个仪式,通过这个节日可以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在依法治国的大战略中,给民营企业家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政协委员来自各行各业、各族各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政协委员要“切实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接受采访的政协委员们向记者表达了一种共同的心声:在依法治国的战略中,政协委员要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模范践行者。
编辑:杨雅婷
关键词:宪法 政协委员 全国政协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