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毛巾用6个月细菌增万倍!近七成人不会用毛巾
由于长期受传统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影响,许多消费者一直延续着不科学的毛巾使用方法,如一巾多用、多人一巾、不破不换等,不但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还对身体健康存在危害。
近七成人不会正确用毛巾
中国家纺协会曾在5个城市进行过一次毛巾使用习惯的调研活动,结果发现,65%的受访者不知道毛巾的正确使用方法,35%的人有时脸部会有轻微瘙痒,却不知道可能是毛巾引起的。由于生活习惯及过去经济和生产条件的制约,我国毛巾消费水平一直处于低位,仅人均1.2条/年。相比之下,日本的毛巾消费量是我国的6倍,欧美国家是我国的7倍。在发达国家,毛巾不仅是一种洗浴工具,更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他们的洗手间里,会整整齐齐地挂着五六条,甚至十几条毛巾。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专用的毛巾,而且洗脸、擦手、洗脚,分得清清楚楚。
从毛巾的历史上看,中国人用上毛巾的时间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最初,毛巾是由巾帕发展而来的。传说最早的帕诞生于古埃及民间,是用蒲草编织的,可以拭去汗水,也可遮挡刺眼的骄阳,这就是毛巾的原型。古罗马时期的手帕更先进,用亚麻布制成,并不是人人都能用得起。这时的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最有趣的是法国,以前欧洲上流社会的手帕有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三角形和多边形等。法国路易十六时期,皇后玛利亚痴迷手帕,尤其对正方形手帕情有独钟,于是路易十六在1785年定下手帕为正方形的规矩,沿用至今。
1811年,法国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条毛巾。但这也不是平常百姓用得起的,因为它完全用蚕丝织成。1848年,英国人生产出了棉纱毛巾,终于使毛巾逐渐普及,但当时的生产技术远远赶不上大众的需求。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美国人率先开始了对毛巾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毛巾也由此进入寻常百姓家。西风东渐,毛巾渐渐传入了日本。1894年,日本开始自行生产毛巾,并销往中国,毛巾也渐渐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毛巾 细菌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