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耿彦波粉丝团”事件再调查:耿走后125项工程停工
11月3日,大同市四牌楼附近,耿彦波“粉丝团”在聚众讨论。
大同市文庙附近开发的一片仿古四合院,附近基础设施建设已停工,周围都是废墟。
大同原市长耿彦波粉丝团参与多事件“挺”耿,大同125项工程在耿调走后停工
当铁杆“耿丝”卢廷高因请愿,于10月15日被大同警方行政拘留后,“耿彦波粉丝团”再度为人热议。这个松散的团体,成员包含老党员、退休公务员、老教师、拆迁户、包工头、农民,各色人等。他们“挺耿”原因各异,有的感动于耿的铁腕作风;有的在大拆大建中获益;还有的在官场仕途升迁。他们为原大同市长耿彦波请愿,更多地是体现了一个美好愿景:希望政府高效、廉洁、雷厉风行。但粉丝团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大拆大建过于猛烈,透支未来造成潜在风险。耿彦波离任以后,125项在建工程被叫停。大同市政府2013年累计负债超过130亿元。有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停工和巨额债务有关。
昨天,距离卢廷高提起行政复议法定时间还有不到五天,卢廷高已经按捺不住了,他告诉新京报记者,他准备到街头做一个演讲,告诉更多的人自己的经历。
这位52岁的市民不久前因为唱国歌的举动被行政拘留了15日,被释放后,媒体的报道令他一下成为大同市的“名人”。
10月15日下午3点左右,卢廷高拉着台式音响匆匆赶到大同市市委门前时,这里已经积聚了几十名群众,市委门前的马路边上,还摆放着三十口烟花。卢廷高捧起话筒高声喊话:感谢共产党的英明决策……
卢廷高演讲中提到的“党的英明决策”指的是半个小时前中纪委官网发布的消息,“大同市委书记丰立祥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半个小时以后,三十多名身着蓝色休闲衫的年轻人开始冲入人群抢夺地上的烟花,追着卢廷高抢夺话筒。一名叫周连宝的老人正在抽着香烟看热闹,随手用烟头点燃了脚下的烟花,“轰!”烟火直冲上天。人群静默一秒钟,开始四散。
“来这里,就想起耿市长”
耿彦波“粉丝团”每天下午4点,在大同古城四牌楼开“例会”,耿彦波主政时修复了这一建筑
11月2日,被释放的第3天,卢廷高告诉新京报记者,10月15日他去市委门前演讲,也是为了呼唤耿彦波回大同。“丰立祥被抓,我们又看到了希望,希望耿彦波回来,继续建设大同。”当天晚上,卢廷高被以寻衅滋事罪拘留十五天。同被拘留的还有赵云孝、周连宝。
媒体曝光此案后,网上舆论多有质疑,认为警方滥用职权打击市民支持反腐呼声。
10月18日10点左右,大同市民在和阳门前聚集,表达希望原市长耿彦波重返大同的愿望。大同市公安厅的数据显示,最高聚集峰值700人。
大同市公安局一位高级警官告诉新京报记者,被处罚市民系非法聚集影响了交通秩序,处罚他们,并非因为他们喊反腐败口号,“而是表达的方式和行为,影响到了公共秩序。”警方的处罚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相关规定。
卢廷高是一位国企干部,身材魁梧。另一位被拘留的当事人赵云孝是一位农民,腿部有残疾。他与卢廷高都是挺耿派的“风云人物”。他们还有一群“战友”,组成了坚挺耿彦波的“粉丝团”。
耿彦波“粉丝团”每天下午4点,都会在大同古城四牌楼开“例会”。他们大多是中老年男性。
最近,围绕着两起请愿事件,“粉丝团”展开了更加“广泛”的讨论,每天都有上百人聚集。11月3日,新京报记者在四牌楼附近看到数十个人聚集,有人蹲坐,凝神静听最新小道消息。有人围站着,分享着网上抄来的新闻。
大同四牌楼是大同古城的标志性建筑,50年代初被拆除,在耿彦波主政大同期间被修复。为何选择这里聚会?“粉丝团”的赵立民告诉新京报记者:“是耿市长让四牌楼恢复了生机,来到这里,就想起耿市长。”
“粉丝团”发轫
耿彦波“粉丝团”是由一群关心大同市发展的热心市民聚众聊天发展而来的
赵立民是“粉丝团”最早期的成员。据他介绍,“粉丝团”早在耿彦波主政大同时即已出现,是由一群关心大同市发展的热心市民聚众聊天发展而来的。
2008年1月,耿彦波从太原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调任大同市市长,随即掀起了“名城复兴”运动,展开云冈大景区建设、北岳恒山深度开发、古城修复运动。大同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据大同官方数据显示,耿彦波主政时期,城市改造建设拆迁面积1000多万平方米,四年新增建筑面积2000万平方米。
如此大规模的市政建设牵动了整个城市的神经。粉丝团的张顺友记得,大约在2009年初,开始有一些闲暇的热心市民不定期地聚集在大同城墙边议论,“是不是又来了一个只会瞎拆乱建的‘败家子’市长。”
这群人中,有的是老企业员工,有的是退休公务员,有的是老教师。他们一辈子居住在大同,工作在大同,曾经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年近七十的卫景天老人说:“我们都是为了大同好!希望大同好!”
这些人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生活有保障,比较清闲,有一些渠道获得官场的“小道消息”。
这群人的话题经常围绕着新市长耿彦波和他掀起的城市建设进行。耿彦波经常在工地现场办公,市民们经常看到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关于他的故事也开始从街头巷尾流传出来。
退休教师陈玉林是粉丝团的“老资格”,他记得,当时传播甚广的一个故事是“耿彦波铁腕拆官房”。迎宾路修建时,附近有很多违章店铺,其中十几间属于该市一位高级别官员的妻子。耿彦波来到拆迁现场,指着这排店铺当众问这位官员:听说这些店铺是你的?这位官员连连摆手。耿彦波说,不是你的就好,拆!
这些生动的、口口相传的故事,令这些市民觉得,“耿市长不一样!”
“耿市长感动了我们!”卫景天老人说。聚集群众从言谈之间的赞誉,逐渐转化为以实际行动挺耿。
2009年9月,耿彦波对云冈大景区拆迁修建,项目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国家文物局因景区违规修建人工湖责令停工。短短的一条小新闻,却掀起了大同市民沸腾的情绪。
2009年9月5日一大早,人们在红旗广场掀起了万人签名挺耿活动。卫景天告诉记者,他们这群常在城墙下聚集的人,表现得尤为积极,有些人买了红布,有些人拉起横幅。
卫景天介绍,2010年后,城墙脚下的聚会开始定期化,每天下午4点开始,直到太阳落山,人群才散。
2011年,耿彦波的名城复兴运动进入高潮,关于耿彦波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以陈玉林、卢廷高为代表的这群人对耿彦波的支持和赞扬也越来越热情,并给自己戏谑地起了个名字——“耿粉”,这个团体也随之被大家称为耿彦波粉丝团。粉丝团“团员”当时达到上百名。
也是从那时起,“耿粉”们开始有意识地挺耿——搜集传播耿的事迹,塑造耿的高大形象。
卢廷高是其中的“铁粉”,他几乎每天都到粉丝团来,他能学着耿彦波的和顺方言,背诵耿的讲话,“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卢廷高说,这是他看了很多遍视频,一字一句练出来的。
编辑:罗韦
关键词:耿彦波 大同 “耿彦波粉丝团”事件
 
       
 ![02B530CC3684[1] 02B530CC3684[1]](/upload/resources/image/2014/11/14/41687.jpg)
![02EA30EE3608[1] 02EA30EE3608[1]](/upload/resources/image/2014/11/14/41688.jpg)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