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沙漠里种水稻,神奇!
——通辽沙地衬膜水稻项目见闻录
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左二)在奈曼旗沙地水稻基地调研。 唐琴 摄
9月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率考察团一行到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考察沙地衬膜水稻项目。王钦敏一行轻车简从,深入到奈曼旗仁创生态透气防渗砂沙漠水稻种植示范田、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沙地衬膜水稻项目区、库伦旗茫汗苏木早布日根塔拉嘎查和毛敦塔拉嘎查沙地水稻连片开发项目区等地,实地考察通辽市沙地水稻种植情况。
通辽市政府资料显示,通辽总人口321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53万人,占全国蒙古族人口的1/4左右,是我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通辽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现在仍有4个国贫旗和1个区贫旗,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较多。近年来,通辽市政府将沙地水稻种植项目列为扶贫开发特色产业。
■■因地制宜的特色种植
大清早,全国工商联考察团启程通辽奈曼旗,前往白音他拉苏木考察沙地衬膜水稻项目区。一场大雨不期而至。阴沉的天幕下,冷风习习,一扫暑热。此前近两个月时间,通辽十分少雨,农业墒情极差。
车在时断时续、欣欣跳跃的大小雨点中前行。沿路放眼望去,沙地沟沟坎坎,零零星星的植物团团簇簇,荒凉的大片沙地,因为下雨,却也透出些许生机。
首先到达的是奈曼旗仁创生态透气防渗砂沙漠水稻种植示范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仁创科技集团董事长秦升益在这里开辟了130亩沙漠水稻试验田。
零星小雨飘来飘去,一大片绿色映入人们的眼帘,田垄之中,绿茵茵的是大片的稻田。绿色的稻穗还没有变黄,却显示出沉甸甸的样子,尖尖的稻叶挤挤挨挨,挂着水滴,在风中摇曳。
沙漠能种水稻!听起来令人惊奇。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通辽一些地方就开始了试验。通辽地处科尔沁沙地,生态十分脆弱,地表有大片的沙丘地,而地下有丰富的水源。在含沙量高的沙丘地上,通辽人用沙底铺膜的方式,为水稻保水、保肥。
当地一位农民向记者介绍,沙地衬膜种稻,就是平整沙丘后挖几十厘米深的畦坑,在畦坑底及四壁衬垫塑料膜,之后回填沙土、在畦田旁打井,施用农家配方肥,节水灌溉。衬膜的使用寿命一般在12年左右,沙地平整又较为容易,衬膜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种植辅助手段。
“太阳光充足,早晚温差大,病虫害少,沙地透气性又好,十分符合水稻生长习性;衬膜又能防止水、肥渗漏,收成会好。”这位农民说。
全国政协委员秦升益告诉记者,他正在做一项试验,运用公司专利技术———生态透气防渗砂技术替代衬膜。“我很有信心!”秦升益表示。
奈曼旗人民政府的资料显示,2014年,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在5个行政村实施了2184亩沙漠衬膜水稻,政府计划在2016年推广到2万亩。项目完成后,可辐射、带动白音他拉苏木及周边沙区沙漠水稻种植,受益人口可达6000多人。
距离奈曼旗不算太远的库伦旗茫汗苏木,已经有比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沙地水稻基地更大的稻田。
1996年以来,茫汗苏木以发展沙地衬膜水稻带动当地扶贫开发,全苏木沙地衬膜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1.2万亩,实现了全苏木16个嘎查村全覆盖。沙地衬膜水稻不仅有集中连片的,也有农户家房前屋后种植的。
在茫汗苏木早布日根塔拉嘎查,41岁的白山种了6.5亩沙地衬膜水稻。“两块钱一斤卖稻子,亩产1200斤左右,刨掉自己投的800块左右的成本,能赚1600块钱吧。以前种玉米,每亩只赚700到800块。”白山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茫汗苏木毛敦塔拉嘎查的稻田里,雨后的稻田一片清新。农民双喜也种了不少水稻,有25亩。他告诉记者,全村200多户,近一半多农户种植水稻,每亩纯收入能达到1200元到1500元。“我们种的都是无公害的,要是能申请下来有机稻,能卖更好的价钱。”双喜十分自信地对记者说。
“要是能申请到有机稻,稻谷能卖到10块钱以上呢。这样增收效益就更大了。”当地的一位村干部对记者说。
编辑:罗韦
关键词:水稻 通辽 沙漠 王钦敏 全国政协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