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相关头条相关
让历史照亮人类的明天
——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任仲平文章:让历史照亮人类的明天——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一)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1945年9月2日,泊于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军记者朱启平目睹了这一幕。签字完毕,一看表,时间正是9点18分。
从“九一八”那个悲惨的时候,到9月2日的胜利时刻,战败者乘船远去的“落日”余晖中,英勇悲壮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9月3日,四万万中国人民举国同庆,庆祝属于自己的胜利。
有人说,短暂的20世纪也是“战争的世纪”。在这个充满苦难的百年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欧、亚、非三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4年烽火,吞噬了上千万人的生命。时隔21年,伤口还未愈合,更大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波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人口4/5被卷入,1.9亿人因战火而伤亡。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这句源自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台词,成了描述二战气息的经典语言。那场给人类带来浩劫的战争已永远地成为了历史,但灼热的历史依旧在燃烧,战争的阴霾从未在这个星球上彻底散去。
近70年来,世界一直处于漫长的“战后时期”:战争的土壤没有被彻底清除,挑战公理正义的右翼势力正在复活;改善全球治理的努力虽在加大,多边协商机制依然脆弱。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一直与捍卫用几千万人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息息相关。
雨果曾说,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反映过去的倒影。站在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回望,为什么一战的惨痛教训未能避免二战的发生?怎样杜绝20世纪人类浩劫的重演?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们,如何进入理解和互信的良性循环,找到和平与发展的光明之路?
?。ǘ?ldquo;想获得和平必须了解战争”,历史学家这样总结。
西方有个流行的比喻: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上半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下半场,中间二十多年是“幕间休息”。
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成为一战后国际体系的重要基础。整个会议被英、法、美三国把持,它们与日本等国瓜分了同盟国集团此前的势力范围。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利益,则沦为牺牲品。
以分赃为目的的“和会”与“和约”,注定无法彻底清除引发战争的根源、实现真正持久的和平,却为德、日法西斯后来发动二战埋下祸根。没有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没有民主化的国际制度,弱国、小国和穷国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强权政治的横行只会进一步刺激侵略的贪欲。
历史证明,在炮火难以撼动的旧国际体系下,一场更为可怕的战争已经播下种子。法国元帅福煦在《凡尔赛和约》签字后说:“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列宁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一战结束后20年,武装人员比1913年差不多翻了一番;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和种族仇恨仍旧根深蒂固。
二战爆发前,从来不坐飞机的英国首相张伯伦,专门坐飞机去德国与希特勒签订协定,然后在世人面前举起记录《慕尼黑协定》的那几张白纸,高声宣布说他与法国总理达拉第“为世界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结果不到一年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以空前残酷的方式,给人们带来无比沉重的启示。
?。ㄈ┓ㄎ魉怪饕甯澜绱淳薮笤帜?,给人类文明造成空前浩劫。诗人保罗·策兰在名作《死亡赋格》中描述犹太人被迫一边奏舞曲一边掘墓的场景,成为烙在人类历史上再也无法抹去的创痕;纳粹德国用种种残酷手段,造成了欧洲几千万人死亡,集中营里的暴行让哲学家阿多诺感叹“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而在东方大地上,日本侵略者肆意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掳掠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专制的人类命运大决战。从法国的诺曼底海滩到太平洋上的中途岛,从苏联的库尔斯克到美国的珍珠港,从埃及的阿拉曼到中国的台儿庄,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刻,世界人民能如此紧密地团结在反法西斯的大旗下,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彻底改变了世界的走向,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关键一步。
这关键的一步,是人类文明价值的彰显。反映二战的纪录片《夜与雾》,以令人震撼的镜头体现对战争的反思:人类不应该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经过两次战火的洗礼,更多人意识到,狭隘和极端只会将人类拖入灾难。从二战开始,自由、民主、平等、公正、和平等基本价值,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这关键的一步,是世界进步力量的兴起。自1840年被坚船利炮叩开大门,中国几乎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更至山河破碎、神州陆沉??谷照秸氖だ?,才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了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古老中国的命运,折射的是战争胜利对旧时代列强争霸国际体系的强烈冲击,展现的是亚非拉各国谋求民族解放、独立发展的广阔道路,彰显的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塑造人类共同未来的巨大能量。
人类历史潜流深沉,关键的转折却往往只有几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纪念的胜利,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永远值得纪念的胜利。
(四)八年抗战八年泪,一寸山河一寸血。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一首《松花江上》,满是山河沦陷的痛楚,更饱含亿万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正如毛泽东在二战尚未全面爆发前的判断:“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中国战场歼敌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
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表示,美国“忘不了中国人民在7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苏联著名将领崔可夫元帅在其回忆录中感慨:“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
没有谁能否认,如果没有中国的浴血奋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将是另一种写法。在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共赴国难,中国的命运与亚洲的命运,与世界和平的希望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而这一次战争,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以纪录片《四万万人民》展现中国抗战的荷兰导演伊文思曾说,“我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抗战爆发后,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从气贯长虹的平型关大捷到浩气凛然的台儿庄会战,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在卢沟桥畔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时,习近平总书记如此评价抗日战争的重要意义。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此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让这段不屈抗争的历史,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
编辑:付鹏
关键词:任仲平文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