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云南鲁甸震后不倒房屋屈指可数 倒塌房屋80%是土坯房
震后一村难见一米建筑
苟侦凤几乎是半跪着拉住国家应急救援中国中铁二局昆明队队长文舟,她是翻山来的。
8月5日早晨7点多,设在龙头山镇龙泉中学的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里,穿迷彩服、消防服的救援力量正在集合。
“求求你们去救救我儿子。”40岁出头的苟侦凤伸出手,鲜血淋漓,“我刨不出来啊。”
这名农妇说,她所在的八宝村萝卜地社,3人已确认死亡,连同她儿子在内,9人还被埋在废墟里。
成都军区的官兵迅速出发,两个多小时徒步翻山,登上千余米海拔的萝卜地社时,官兵们惊呆了。
萝卜地社原有27户村民,100多间房屋,现在,这里几乎看不见高过一米的建筑。
苟侦凤家原本是个两层楼房,建成已近20年,墙体是泥坯的,厚度约0.6米,现在墙体全塌了,土墙变成了一米见方的土块,交错堆叠。
救援现场难以立足,四五个官兵合力也抬不起这些土块,只能用铁镐和工兵锹敲碎,再清土。
两个多小时后,苟侦凤的儿子被从废墟底部抬了出来,这个16岁的男孩趴在距门口一米多远的地板上,他右手向前,左腿弓着,还保留着往前跑的姿势。
同村的李树臣、李树清、李树友、李树国、李远德、李友虎家也都各被土房埋了一人。地震的一刹那,土墙崩塌,厚墙瞬间将他们拍在房内。
新京报记者在萝卜地社探访发现,村里只有两三栋砖房,李树元家的砖房才建起两年,地震时,砖墙裂出了10多厘米宽的缝隙,但家里人都奔出屋门得以逃生。
“土房子很难逃生。”申时贤,这名在龙头山镇当过多年农业所负责人的政府工作人员透露,镇上的大多数村他都去过,大部分村子都是土坯房,土房倒塌,即使屋里的人没被压住,墙破损后,黄土会迅速堵死各个缝隙,“要么砸死,要么在被救出前就憋死了。”
龙泉村、甘家寨子、骡马口村、甘菜园社,新京报记者赶到的多个村庄,到处是一家数口被埋入土房殒命的讲述。
砖混结构新房“扛”住地震
龙头山镇老街是绝对的重灾区。这条街上,靠山的一溜儿是老房,路对面则是2011年新建的砖混结构楼房,震后老街两侧房屋呈现出的不同命运,诠释了建造抗震房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老街上,纳永贵家的房前是个斜坡,站在马路上向坡下望,老房子这侧,房屋十之八九已完全倒塌,而另一侧,三年前建的砖混结构楼房则基本无恙,只有部分房子出现小裂纹。
“这条街,在新房子里的人一个没死。”有栋新房子的村民沈友青说。
老房子这侧,不同抗震标准的房子也呈现出了迥异的命运。
从纳永贵家往坡下看,100米内共有9户人家,7人因被埋废墟死亡。
第一家是马明远家,马家的砖瓦房建成已10多年,没有抗震措施,地震时房屋倒塌,一名老人被压在废墟里,8个小时才被刨出,人还活着。
往下是纳林和他哥哥家,这两家都是20年前建的土房,震时应声而垮,压在房下的一位老者被救出。
再往下,张云二家的土房被震碎,一名60多岁的老人和一个3岁小女孩遇难。
沈友青在这也有一栋老房子,是十多年前建起的砖房,砖房后还有一栋土房,地震发生,砖房被震裂,土房垮塌,沈友青的老伴儿被山上垮下的土方连同倒塌的房屋压死。
沈友青的哥哥沈友明家是两栋砖房,靠山的一栋没有抗震结构,临街的一栋则是去年建的抗震房,新房无恙,沈友明的儿媳、孙子、儿媳的两个妹妹被压死在旧砖房中。
姚元理的老屋在纳永贵家坡上,那是间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土房。2004年发生过一次地震,他家房子墙角被震出了裂缝,没钱修房子,就弄些水泥抹一下,再开裂,再抹,直到这次地震,他的房子“碎成了沫沫”。
庆幸的是,他的两个儿子家,因为房子才盖了两三年,两栋房子成了老街上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房子的质量决定了老街居民的生死。仅以围在姚家周围的5户人家计算,三栋砖瓦房,两栋土坯房,因房龄均在20年以上,5栋房子全部垮塌,共7人遇难。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鲁甸地震 土坯房 倒塌 抗震房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