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品牌·人物品牌·人物
麻风村天使:爱是最神奇的良药
麻风村长,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喻永祥是上柏住院部主任,但是大家都亲切的叫他“村长”。
“麻风村的老人大多举目无亲,日子长了,我们医护人员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每到过大年,这些孤寡老人最渴望的是除夕夜的团圆。也只有除夕夜,他们才借着传统礼仪表达对我们的谢意。每到这一天,我们往往要说服家人,改变年夜饭的时间地点,不少人干脆把自己的家人接来麻风村,跟老人们一起守岁,红烧猪脚、咸鱼干、花生和酱鸭……老人们的年夜饭总是那样的丰盛。一些失去手指的残疾老人,用光秃秃的手掌捧着酒杯,颤巍巍地向我们敬酒,脸上挂着幸福的泪水。”喻永祥说,“看着老人们的笑脸,我感受着幸福,但是为了这份幸福,我愧对长辈、愧对妻儿。”
去年正月里,喻永祥陪爸爸去县医院检查,结果却是肺癌晚期。“我家在农村,当初我考上卫校,是爸爸把准备造房子的木料卖掉才凑齐学费的,自从我来到麻风村后,就一直很少陪伴爸爸。爸爸身患绝症,我想在有限的日子里尽力补偿我的孝心。可是麻风村的老人们无儿无女,风烛残年,同样离不开我这个‘村长’,这让我不得不心挂两头。”
在父亲弥留期间,工作不允许喻永祥天天在家,只有轮到值夜班的日子,趁着白天休息回家陪护一阵。每次,爸爸总是说:“儿子……你去吧!”而他的手却紧抓喻永祥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去年十月,喻永祥的父亲不幸去世,他把对父亲深深的爱,倾注在村长的岗位上,延续在麻风村的老人身上。
今年一月,80岁的老人朱宝根因心肺衰竭而告别人世。他是村里的第一代病人,几乎是在医护人员的照料下度过了一生。弥留之际,他喃喃而语:“想不到我也能活到八十岁!”当灵车缓缓驶出麻风村的时候,在村头那棵香樟古树下,我们医护人员在道路两旁肃立,默默地送别老人的远远离去。
“休养员一辈子生老病死都在麻风村,当他们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时,只有我们的‘临终关怀’,才能为老人坎坷的人生送上最后的温馨。”喻永祥说。
爱是最神奇的良药
如今,虽然麻风病早已非不治之症,且麻风病人在服药一周后,就基本失去传染性,但由于缺乏了解,社会上对这个群体依然存在着歧视,对于社会上大部分身患麻风病,身体残疾的老人来言,隔离幽闭、孤老一生仍然是他们的宿命。
“医护人员的工作不仅仅是治疗他们身体上的病痛,更需要去抚慰他们长期忍受社会歧视以及孤独的内心。” 潘美儿说:“在上柏住院部,麻风病患者被称为‘休养员’,称呼的改变也显示出了青年医疗团队们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61岁的麻风休养员徐小童,4岁时就死了父亲,6岁就患上了麻风病,9岁被确诊后,村里有人扬言要烧死他。母亲改嫁无力遮护,幼小的他只能跑到山上去躲着,寒冬里穿着破草鞋,破旧的衣服上全都是洞。为了活下去,他只能托着沉重的身体偷偷去外面要饭。就这样徐小童坚持到了20岁,后来全省麻风病大普查时他的病被发现后,就被送到了这里。
“这里非但没有人打我骂我,竟然还有穿白大褂的人给我端上热饭!竟然亲自给我用热水擦洗身子,竟然还给我送上新布鞋!”老人说着说着转过头去,声音梗咽。
今年五月,徐小童几十年来第一次走出“麻风村”来到首都北京,在庄严神圣的人民大会堂,向首都医护战线上的医护人员分享他在浙江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得到精心护理,愉快生活的日日夜夜;讲述为了麻风病人健康辛勤工作,无私付出的青年医疗团队的感人故事。
“我们常常称他们是白衣天使,给我们这个小山村,给我们老年人带来了幸福和快乐。”徐小童老人谈起生活上,精神上翻天覆地的变化,泪水情不自禁地浸湿了眼眶。
潘美儿说:“对麻风病人来说,药物只能治疗身体上的不适。而爱,才是最神奇的良药,也是麻风病防治医护人员的使命所在。”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麻风 麻风病 老人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