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上海:女童寄居医院两年半 无处可去
2014年6月12日,上海,母亲逃跑、父亲失踪,女童“木木”寄居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已经两年多了。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像“木木”这样的“寄居儿童”,本市5年内24家医院共有144例。来源:上海青年报-东方IC
据《青年报》报道,寄居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已经两年多了,作为一名滞留在医院的困境儿童,木木(化名)始终未能离开她那张两平米的小床。
“妈妈,你能带我回家吗?”2岁半的木木用手紧紧地抱住了律师邓瑛,希望从这一刻起,能够不再和“妈妈”分离。
然而,作为一名寄居在医院里的孩子,木木却始终无法让自己的脚步迈着理想的步伐,走上收养的这条道路。如何能让木木这样不算弃婴但实际上又无人关怀的困境儿童有个合法的身份,如何能让更多的“木木”们能在读书的年龄走进学校,深深困扰着上海各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及许许多多的“邓瑛”们。
母亲产后逃跑父亲也失踪
北京西路1400弄的上海市儿童医院,最早时被称为难童医院,一度在孩子们无家可归、无处可去的时候,这里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临时的居住场所。
然而,很多年过去了,儿童医院里这样的情况并未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善。这里,仍然是很多孩子不得已“寄居”的地方。
木木就是其中的一个。
2012年1月15日,母亲因为盗窃在被警方追捕过程中急产分娩,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姐姐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仅1390克重的木木则幸运地活了下来。
“她是警察送过来的,送来的时候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都没完全发育好,好不容易救了过来。”对于刚进医院的木木,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杜莹敏记忆犹新。
“孩子虽然小了一点,但是长长的眼睑、雪白的皮肤,一看就是个漂亮女婴,大家看着都欢喜。“杜莹敏说,医生们努力治好孩子的病,希望在孩子回家的时候,是个健健康康的孩子。
然而,躲过了降临人世后的第一个难关的木木,依旧让人感慨着命运无常。
母亲在住院时逃跑,父亲也因为吸毒不知去向。于是,原本应该有着幸福生活的木木,自从出生后,竟然一直生活在儿童医院的新生儿科,两年多来几乎没有跨出过医院半步。
她的未来,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护士们的期望值一降再降,木木的出院时间仍然遥遥无期。
只有看到穿白大褂的人才不胆怯
木木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不仅是因为她长得漂亮,关键还很乖,小嘴特别甜。
一岁多的时候,孩子会说话了,但让人惊讶的是,孩子人生第一句话居然不是“爸爸”或者“妈妈”,而是让人惊讶的“医生,收病人了!”
这让杜莹敏多少有些心酸,尽管木木俨然已成为新生儿科的“小主人”。
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孩子长得很快,会说的越来越多,小嘴还特别甜。管年轻的叫“姐姐”,管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叫“妈妈”,而男医生则都是爸爸,他们就是世界上最亲的人。
昨天,当记者问起“最喜欢谁”时,木木毫不犹豫地回答:“最喜欢的是爷爷,还有就是敏敏姐姐、小陆姐姐。”
被木木称为爷爷的是清洁人员老吕,50岁左右,一般上午都要忙里忙外地打扫卫生,但是下午一旦空下来,爷爷就会和木木玩耍。
老吕文化程度并不高,但是却对木木有着超乎寻常的耐心和教育方式,他总担心木木与同龄的孩子相比会差点什么,总是教这个教那个,生怕木木跟不上同龄人的节奏,尽管老吕也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能够出院。
更多的“妈妈姐姐”们对待木木就像自己孩子一般疼爱,买了好吃的总要带一半来和木木分享,天气刚热起来就有人给她买来漂亮的裙子。“看着宝宝打扮得美美的,我们工作起来心情也好。”护士小陆说。
尽管有那么多人的照料,木木还是很怕生,但与一般孩子看见爸爸妈妈就不怕相反,她只有看到穿白大褂的人才会安心,穿了便装的人靠近,木木会怯怯的不敢说话。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上海女童寄居医院两年半 上海女童寄居医院 女童寄居医院两年半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