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医生一分半钟看完一个病人 正常吗?
广州市卫计局组织医患互动体验“患者”现场。南庄医院副院长黄燕萍表示,5月27日下午到南海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当时科室只有一位医生就诊,挂号100个,等了大约70分钟才轮到自己看病,而在这短短的70分钟里,这位医生看了55位病人,平均不到一分半钟就看完一位病人。“建议医院增加出诊医生,提高看诊质量。”黄燕萍说。
看病时间越来越短,3到5分钟是常态,现在还有更极端的案例——一分半钟一个。平均下来,每人只有45秒的时间,除了打招呼和寒暄的几句话,一次如此重要的沟通会谈就基本结束了。
现代医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但看病时间却越来越短,这是一种社会的普遍感受。医生变“懒”了,因为各种医学检验技术的发达和快捷,据说听诊器也用得很少了。从理论上来说,各种化学的抽血检验或者是各种类型的光线检查,的确比听诊器更客观准确,值得信任。但弊端一面却让人难以接受。血液检验需要通过有创的操作,会带来额外的痛苦,或许还会出现感染的风险。射线有辐射,对健康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还别忘记了,听诊器等物理类的检查成本较低,而化学试验类、射线类的检查成本较高。
技术让医生变懒了?但这或许只是表象。医患关系变糟糕了,医生不愿意承担风险了?依然还是表象。最真实的原因是,背后有一套对立的医患经济机制在悄悄作怪。
患者花费了更多,医生才有利。患者不消费或者少消费,医生就吃亏;生病的人越多,医生日子越好过,生病的人越少,医生日子越难过;生重病大病的人越多,医疗系统获益越多,生重病大病的人越少,医疗系统越受害。听起来这很荒唐!但它却真实地发生在此时此刻的当下社会。“一分半钟”医生的出现,生动地说明了当下医疗产业的本质,一切是工业化生产为经济服务,医生的角色是一个经济生产者,或者说叫做商人,并且是官商。
大多数人就这样,把健康稀里糊涂交给“一分半钟”医生。这当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在垄断的医疗机制下,好医生资源都被垄断在公立医院,尽管背后支撑的运营系统是多么的野蛮与落后,但你的选择其实少得可怜。很多时候,就医是一种刚性需求,你不同意最后也只能选择同意。往往,你做决定不是为了选择更好最好的,而是避免最差更差的。
回归正常的理性吧。病人越少,医生应该获益最多,应该帮助更多人群做好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这才是正道;医生让病人花最少的钱看病,应该因此得到奖励;把主要的资源放在慢性病管理和医疗安全建设上,才能减少大病重病的发生率,这才应该成为主流的医学领域。
但现在,这一切并没有发生。你我也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会到来。但正常和非正常的状态,还是有必要鉴别出来。最后的结论是,与其说我们把健康交给了“一分半钟”医生,不如说是交给一个荒谬的“主流”医疗服务系统更为准确。某种角度而言,医生的思维是管理者思维的投射,扮演的只不过是程序的执行者和制度的“替罪羊”,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受害者、帮凶,都没问题。唯一重要的是,因为利益链坚不可摧,一切公众认为糟糕的现实往往因此纹丝不动。
原标题:医生一分半钟看完一个病人:医患经济机制作怪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医生一分半钟看完一个病人 医疗经济体制
 
   
 

 球迷风暴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