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朝阳区医联体解决患者分流难题
日前,北京朝阳医院13个科室的专家,入驻河北燕郊的河北燕达国际医院。这标志着首家异地民营医疗机构加入北京朝阳医院医疗联盟。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北京三级甲等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
过去,大医院因为集中了优质医疗资源,病患云集,造成看病难;而小医院、社区医院则长年“吃不饱”,门可罗雀,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如何改变这种旱涝不均的局面?组建医联体就是一种探索:让大医院的医生去基层医院坐诊,从而带动大医院的慢性病人去基层医院康复。
朝阳医院是北京市最早开展医联体服务的三级医院之一,与周边1家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抱成团,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统筹利用。目前,该医联体运行已一年半,仅去年就下转了760多位患者,而上转的患者只有89人。这说明医联体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患者从大医院向基层的分流。
病人为何愿意去小医院
每逢周二下午,在朝阳医院做完手术后,骨科副主任周君琳都赶到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转院患者查房。在社区中心办公室衣帽间,有一个写着周主任的衣帽钩,用来挂她的白大褂。
在301病房,75岁的王毓华前几天从朝阳医院转来。在做右股头置换手术前,主刀医生和骨科主任建议她到社区康复治疗。老人女儿说,开始还有点担心,后来发现在社区康复训练,有大医院医生照顾,踏实多了。如果病情有反复,还能转回去。术后第三天,老人填写了《医疗保险转诊单》,签署同意自行转院书后转入社区医院。
“没事,恢复得很好,做好功能锻炼,两周后就能走了。”周君琳仔细观察老人的伤口,询问病情后说,“我每周都去查房、指导治疗。大医院的专长是治疗,社区的长处是康复,两者结合优势互补,更有利于身体康复。”
长期以来,以三甲医院为代表的大医院总是人满为患,社区医院却门可罗雀。很多慢性重症患者、老年病人,因对社区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疗质量不信任,长期滞留大医院。
“我们希望找到一条路,把联盟中基层医疗机构1300张床位盘活,赢取患者对基层医疗的信任。”北京朝阳医院执行院长陈勇说。
这条路就是,三甲医院“包片”社区,专家坐诊社区医院。周君琳等7名副主任医师就多了一个身份——社区卫生中心“责任主任”,接受朝阳医院和所任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重考核。
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逯勇擅长治疗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负责的是六里屯社区卫生中心。自去年11月起,他每周至少有一天在社区出诊,定期在业务上指导其他社区医生。“除此之外,我还得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既要及时将社区里的重症患者送往朝阳医院治疗,也要鼓励病情稳定的患者回到社区康复。”
陈勇说,目前大多数医疗联盟内,患者都是从基层往上转,下转的康复患者很少。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医联体 三甲医院 社区医院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