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拍卖时刻拍卖时刻
拍卖搭上微信快车:欲成大器仍存短板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6日讯 (记者 魏京婷)“倒计时10秒,一次、两次、三次、落槌!恭喜!成交!”微信群里的拍卖又拍出了一件艺术藏品。眼下,一种新型的拍卖形式“微信拍卖”在微信朋友圈悄然兴起,因其参与门槛低、方便快捷等优点吸引了不少网友参与其中。但与此同时,这种拍卖方式过度依托小圈子的特质也难免让人存疑。
艺术品拍卖 微信朋友圈里渐流行
2014年2月,微信拍卖平台“周周拍”正式上线,其中第三场“书画艺术品慈善拍卖”有48幅拍品上拍,均为文化中国艺术会馆的馆藏作品,其中一部分为第八届“中国企业教育百强”年度盛典书画大赛获奖作品。
如今,该平台已经连续举办了多期微信拍卖。据《南方日报》报道,该平台负责人高松表示,做这样一个平台是受海外拍卖行的启发,一些国外拍卖行允许电话和网络竞拍,让一些没有办法到现场的藏家也能参与拍卖。微信是目前最火的用户平台,在微信上拍卖的话,只要有网络就能参与其中,所以面对的是一个广大的用户群。
所谓微信拍卖即是在微信公共平台,由拍卖方将拍品的信息和图片等上传到公共平台及朋友圈里,所有关注拍卖平台的客户,均有资格竞拍,藏家可以通过回复公众平台竞价,第一次竞拍的同时,要留下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否则竞拍无效。也可直接加入会员后竞拍,打电话竞拍同样有效。
事实上,微信拍卖的方式其实早在去年3 月就已出现,《城市画报》微信拍卖平台率先启动;同年4月,山东一酒行老板开始在微信拍卖进口葡萄酒。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如今,艺术圈公开的微信平台主要有“周周拍”“蔷薇拍卖”“艺麦微拍群”“阿特姐夫微信拍卖”等,这些平台皆依托了一定的线下资源并利用了线上推广的传播经验。
拍价“平民化” 竞拍者集中于“小圈子”
微信平台上的拍品价格都显示出“平民化”的特点。从无底价到几万元,最多不超过十万元,是“周周拍”目前的起拍价范围。高松介绍,从已经举办的四期拍卖来看,1000元至5000元左右的拍品最受欢迎。他还透露,目前平均每场参与人数达到上千人,但受藏家不能看到实物等因素影响,成交额还比较小,两场成交额加起来也就是几千万元。
在其他的微信拍卖平台上亦是如此。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在“阿特姐夫日夜场”微信群中,艺术品的成交均价在4200元左右,目前已经累计成交77万元。曾拍出最高纪录的“艺麦微拍”,也将大部分的拍品价格定位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之间。
此外,微信拍卖主要集中于小圈子,上拍的作品主要有无底价、小名家、较另类的特点。无底价起拍基本是从100元走起,小名家作品集中于年轻、无名气艺术家部分,而另类拍品即非常规意义的收藏品,注重的是收藏者的体验和参与感。
相关法规不足是“短板” 业界呼吁规范网拍
尽管如此,不少业内人士均认为,微信拍卖仅是“小圈子游戏”,难以成就“大气候”。据新民网报道,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主任刘双舟表示:“可能跟微博一样,流行一段时间就过去了,不会是持久的方式。”他还补充说,包括电商、微信拍卖在内的整个网络拍卖都只是实体拍卖的一个补充手段。
除此以外,还有人认为,微信是一个不错的工具,但它无法提供一个正规、完善的艺术品交易环境。微信目前还难以做到对交易数据进行跟踪和积累,微信的支付功能也存在着一定的交易风险。
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会长石金柱表示,如果停留在微信拍卖这个层面,只能让艺术拍品走向低端化、次品化。拍卖业属于特殊行业,要在工商局注册在案才能挂牌操作,价格也是在动态中产生的。正规拍卖前都是有预展、有专家进行把关,如果放到微信上拍卖,顾客买到假的怎么赎回?买个印刷的仿制的怎么办?拍卖还是要回归传统,发展太快了不是好现象。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在提案中呼吁:在市场规则不统一、法律法规不健全的现状下,应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网络拍卖相关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
编辑:付裕
关键词:拍卖 微信 平台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都柏林庆祝圣帕特里克节
春茶采摘正当时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上??狗腔怠⑿腥私煌ㄎシüゼ嵴?/ins>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