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12届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四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四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全国政协第四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全国政协委员黄强: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
2020年,我国要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从现在起,离实现目标只有不到10年的时间,形势非常紧迫,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体制机制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思想观念桎梏和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实体,但是绝大部分产品都没有做到“强”。如何由“大”成“强”?我认为首先需要找出我们的“短板”,并将这些短板弥补上。以下就我们的“短板”问题提出我个人的看法,希望能解决这些问题。
一、 建议改革现有立项评奖体制,设立第三方科技研发基金投资机构,对该投资机构进行投入产出考核。现在无论是科研课题还是新产品研发的立项方式,导致了所谓的“谋食不谋道”的现象,鼓励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要在跑项目、公关、评奖上花大力气,而不是在科技上下功夫。
二、 需要大力开展标准规范的研究,清理国标、行标和企标,研究制订尚属空白状态的标准。制定标准往往满足现状的低标准,而不是用先进的标准来引领、指导发展,结果使能够达到高标准的单位放弃执行高标准而跟着执行低标准。因此需要真正认识到标准的这种倒挂现象所带来的危害,大力宣扬“国际标准是起码应达到的要求”的理念。
三、 必须推进和强化知识产权?;?尊重思想火花,鼓励科技创新,杜绝反向工程??糠聪蚬こ谭轮评醋呓菥?出现所谓的“山寨”版,这样堵死了自我创新技术发展的道路。
四、 必须重建中试产业,接续已断裂的创新链。由于整个创新链出现断裂,中试环节和实物样机试验环节的丢失,使一种好产品、新产品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条件的行业应重建研究院,开展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实施产品中试阶段和实物试验研究的各项任务,帮助制造商获得上游之水。
五、 建立第三方试验机构,强迫进行试验验证工作。需要完善试验研究行业,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完整地做好各项试验。多年来不重视试验研究的现状,还使一些试验条件严重缺乏、严重失修、严重跟不上科技的发展,也阻碍了试验实施,需要加以解决完善。
六、 需要创造小型企业成长生存条件,努力培育一批可以开展精品研发、生产量小的企业来做这些市场需求量小但要求高的产品。现在关键特种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国内无处可买。由于存在只追求GDP数值的倾向,企业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去开发生产一些市场需求较少的优质、特种材料,不能适应小量生产的市场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万建民: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我想就农业科技情况提一些建议。国家多次强调保证粮食安全,今年6亿吨,应该说十连增了。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肯定要依靠科技,这一点是明确的。能否从国家层面进行农业科技体系的顶层设计,使其更加优化。现在“三农”的科研机构很多,科学院、大学、农科院、地方省级农科院还有地区农科所,这些科研单位的研究方向和内容非常趋于同质化。
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创新能力不足,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储备不足。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尚未建成有效的农业科技发展组织体系、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体系等。三是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为54.5%,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四是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跨领域、行业、学科复合型人才等。五是农业科技投入结构不合理。投入结构、投入方式和投入管理不合理,人员费用、稳定支持不足现象突出;缺乏与农业科研相适应的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的制度和政策。
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健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顶层设计。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以国家级科研机构为主体,以农业生态区优势农业科研单位和科研试验站为基础,构建布局科学、分工合理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大专院校和中央级科研单位的基础和前瞻性研究能力,省级农科院的技术及产品创新能力等。
二是建立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的机制。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前沿性、方向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开发。建立新型科技管理模式,引导跨学科综合研究和协同攻关,推动原始创新与生产应用紧密结合。
三是建立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的政策体系。一要建立符合农业科研特点的经费预算与使用制度;二要优化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完善农业科技人才政策法规体系;三要完善科技人员流动机制,为农业科技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提供良好环境。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和平台建设。依托重大科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积聚和培养优秀尖子人才和领军人才,在重点科技领域整合人才资源,形成优秀创新团队。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生态试验站综合体系。
全国政协常委王梅祥:全面深化“国家实验室”建设改革提升科研原始创新水平
科技部在“十五”期间启动了国家实验室的建设,这个平台的建设得到了科技界的极好的响应?!笆晃濉逼诩?科技部又陆续批准了5个试点的筹建实验室,在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当中,明确了要建设国家实验室。目前,国家实验室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比如说队伍建设非常好,在创新研究方面也较突出,再比如说铌钛物理超导、分子科学和纳米技术、光电材料、先进材料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另外,在机制改革方面也做了尝试。
然而,国家实验室筹建运行以来,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国家实验室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和与依托单位的关系尚不明确。国家实验室基本上是依托国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在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而建设的。而主管部门设想和要求分离出国家实验室,变更为主管部门下属的独立法人单位,对各依托单位而言无疑是“杀鸡取卵”,并影响各依托单位的发展。
二是对国家实验室建设的财政支持机制尚未建立和健全?!笆濉币岳?国家财政已经建立了对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和稳定的财政支持制度,然而对国家实验室却尚未建有制度性的财政支持机制。
三是国家对部分国家实验室的财政支持力度不足。有些国家实验室是由跨部门的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筹建的,由于随着国家实验室的筹建,原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被撤销,所获得的国家实验室筹建经费还少于对原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经费支持,“国家实验室”反而成了“紧箍咒”,严重制约我国优势科研机构的发展。
为全面深化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改革,做如下建议:
一、 坚定改革思路,扎实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面对国家实验室筹建中出现的问题,不回避、不等待。乘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之风,评估和总结国家实验室筹建中的经验和得失,做实国家实验室,完成“十二五”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
二、 国家科技领导小组要协同各部门利益,理顺部门、国家实验室和依托单位关系。坚持实事求是,在独立法人问题上不求一刀切。只要有利于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有利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有利于大幅提升我国科研水平、有利于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就要加快和稳步推进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三、 建立和完善政府对国家实验室的长效财政资助机制。对国家实验室应保证不低于对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均当量的财政资助力度,并做到逐年增加。同时加大对国家实验室的硬件和平台建设的投入。
四、 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化国家实验室,使其成为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问题的主导力量。要求国家实验室投身国家战略性的基础前沿和高新技术研究。
五、 创新管理模式。在国家实验室中建立科学、公开透明的人事、科研资源管理和科研评价机制。创建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创新 国家 科技 实验室 原始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