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知识讲堂>文玩杂项文玩杂项
年画:贴在墙上的教科书
年画《乐寿图》杜立平说,年画就像一位启蒙老师,画里面那些英雄人物故事为儿时的他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
林希说,年画就像儿时的玩伴,陪着她一起探索绘画的世界,一起徜徉诗词的海洋。
张吉宁说,年画就像是一个珍贵的玩具,成为孩子一起琢磨研究的对象。
杨海峰说,年画更像是一卷录像带,记录了小时候大家庭生活的热闹和温暖。
……
年过完了,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与过年相关的种种记忆,年画也许就是其中的“一幅”。只是在当下,那些记忆可能已经显得那么遥远而陌生。
年画,听上那么遥远,却让许多人念念不忘。它是一段时间内人们的集体回忆,记录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生活。
贴在墙上的教科书
“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年画里却有许多历史故事、传奇小说,这些就成了小孩们追捧的‘玩具’。年画也成了百姓的教科书,教大家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戏曲知识等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ぶ行亩帕⑵饺衔?,年画更像是位启蒙老师,承担着“民间教科书”的德育和美育作用。
“小时候,我最愿意做的一件事就是坐在年画对面,临摹它。”林希对年画情有独钟,因为儿时的美好记忆多半都与年画有关。“我没学过画画,只是看着年画好看,就想学着画,还记得,每次和母亲一起出去买年画,我都会像个大人一样,买哪些年画一定要由自己做主。”在林希的记忆中买年画的过程可是相当愉快的。年前,在家附近的集市上,许多商贩都会带上丰富多样的年画,或是在两棵树中间拉一条绳子,将年画层层叠叠搭在上面,供大家翻看,或是直接在地摊上分类摆好,让人们一目了然。“我最喜欢仕女图,每次都会挑一幅,还有带毛泽东诗词的,母亲必然会挑一些喜庆的,那时候年画也就一两毛钱一幅,因为不贵,母亲也允许我多挑几幅。”后来,画着画着林希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在仕女的头上多加一个髻,画一支凤凰形的步摇,再来几条飘逸的裙带,画好后再向母亲邀功请赏,而母亲也总能鼓励式的给两块糖或是几毛钱。
“年画中蕴藏着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标准,比如说仕女一般都是瓜子脸,蚂蚱眼、悬胆鼻、樱桃小口一点点,这也是年画绘制的口诀,娃娃则是短胳膊短腿大脑壳。”杜立平说,一张张小小的年画却是一个时代的印迹,包含了人们生活的全部。
与林希不同,杨海峰钟情于年画是因为画中的故事与诗词,“过去的年画有很多是四屏、八屏、十六屏的,一般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图画下配有文字,有点像简易版的小人书。”杨海峰说,小时候家里也没有什么课外书可看,所以最喜欢看年画里的故事,像四大名著的故事,还有一些民间故事他都是从年画中知道的,“每次过年去长辈亲戚家串门儿,我都会爬到炕上去看年画故事,有时发现人家只挂了那些普通的寓意喜庆吉祥的年画就会觉得很失望。”在杨海峰眼里,正是年画培养了他的阅读兴趣,和他对毛泽东诗词的热爱。
渐渐淡出的“民俗旧事”
曾经,每到新年前夕,家家都要买的年画。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年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的确,随着人们对家庭装修要求的提高,充满民俗特色的年画也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
曾经的一次采访中,一位出版社的编辑告诉记者,大概是2000年左右,很多出版社便陆续停止了年画的出版,年画的销量越来越低,出版了也只有赔钱。
年画的淡出并没对人们造成多大的影响??晒┰亩恋氖榧嚼丛蕉?,年画中那些故事和文字,显得有些粗糙;越来越多的娱乐项目出现,挑年画、临摹也显得有些枯燥了,所以年画悄无声息地淡出,并未引起大家的关注。甚至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年画为何物。
就像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年画作为中国的传统民俗,也要面临着存留的大问题。
据杜立平介绍,现在很多年画老艺人面临着生活窘境,能够坚守的也不多了。“现在有些老艺人也在考虑传承的问题,收徒弟,传手艺,不让这门民间手艺自此消失,只是单靠老艺人传手艺无法挽回年画的日渐式微。”为此,从去年开始,杜立平联系了我省的年画收藏家,从他们手中借来了不同时代、不同种类、各具代表性的年画,进行展览。“我只是希望,年画的记忆能够传承下去。”杜立平筹备的展览得到许多收藏家的支持,展览展示了明末清初盛行的木板年画,民国时期的戏曲人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传统故事还有“文革”时期的红色年画等。展览中,民俗专家曹保明特意拿出他多年珍藏的一块清代的年画雕版,不仅让观展者看到了盛满回忆的年画,还让大家了解了年画诞生的过程。
不断升温的收藏潜力股
虽然年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蛰伏,近几年来它又以强劲的势头回归了,成为收藏市场的新秀。
“一幅单开的‘文革’时期的年画,品相好的能卖到1000多元,八条屏年画连环画《水浒传》,能达到几千元。”年画收藏家李凤阁说,随着连环画收藏的逐步升温,许多收藏家、爱好者也渐渐意识到年画的收藏价值,“年画的产出越来越少,而且当时大家都将年画贴在墙上,取下来时难免受损,能找到保存完整的、品相好的也不多,所以年画收藏应该是一支潜力股。
从1974年就开始收藏年画的李凤阁,对年画收藏的嗅觉异常敏锐,他建议,对年画收藏有兴趣的爱好者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挑选有价值的年画。“我认为有三种年画不能错过,古版年画。数量少、艺术含量较高,还有建国后一些名家之作,如林岗创作的《群英会上的赵桂兰》,贺友直创作的《小二黑结婚》等。再有就是‘文革’时期的红色年画,笔触细致,内容丰富,这也是红色收藏者的追捧对象。”
同时,李凤阁也提醒爱好者们,目前,市场上流传的“文革”时期红色年画假的也比较多,“因为现在许多红色主题的饭店都需要这些年画来装饰,而真品一般都在千元左右,甚至更多,所以假的红色年画便混迹市场,挑选时还应谨慎。” 本报记者 朱 怡 实习生 夏宁竹
编辑:付裕
关键词:年画 故事 收藏 教科书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