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与电影相关的收藏品升值神速
原标题:触“电”藏品升值快
近年来,收藏市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与电影有关的收藏品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其价格上升得很快,而一些先入为主的触“电”者则收益颇丰。电影收藏品涉及的种类较多,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藏品”,而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影片生产时代的特定痕迹,收藏电影藏品,不仅能使我们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色,而且还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电影海报
在众多的电影收藏品中,升值最快和影响最大的当数电影海报。电影海报是电影的“名片”,它品种丰富,内容精彩,深受集藏爱好者的喜爱。近年来,在民间收藏品市场和小型主题拍卖会上,电影海报都呈现出热卖景象,其市场发展空间较大。
目前收藏品市场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海报价格较高,“文革”期间的其次,八九十年代的则售价较低。五六十年代电影海报之所以价格高企,首要的一条是它们的存量极少。这类海报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由于过去人们收藏意识不强,绝大部分海报都作为废纸被遗弃了,能完好保存至今的实属不易。据悉这些早期海报,尤其是品相好的非常罕见,有的甚至已成为孤品,如1952年发行的《南征北战》双拼老海报至今只在市场里发现一张,买家开价高达6万元,是目前已知国内成交价最高的电影海报,其它比较著名的五六十年代电影海报,如《女理发师》、《红色娘子军》、《林则徐》、《鸡毛信》等,目前市场价大约在3000至6000元左右;而“文革”时期拍摄的影片,如《春苗》、《战洪图》、《闪闪的红星》、《艳阳天》等海报,售价大约在300至500元之间。前不久,曾有一位藏家在报刊上做广告,愿出高价大量收购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电影海报,可见看好它未来行情的还大有人在。河南郑州有个藏家曾花2.6万元收购了一张上世纪50年代发行的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海报,以1.5万元的价格吃进了《鸡毛信》海报;东北一藏家在市场上巧遇50年代初发行的《刘胡兰》一开海报,由于这张海报过去从未在市场上露过面,为此他毫不犹豫地花2万元高价予以收购。
电影海报的价值并不完全以海报的存世量来决定,还必须考虑海报设计、题材及市场的需求等因素。比如文革时期纪录片《光辉的榜样、伟大的创举》(毛主席在林彪的陪同下坐在车上在天安门广场检阅红卫兵)一开海报的价格就远远高于五六十年代的经典电影海报,在2011年,这张海报曾以1.5万元的高价转手,真是特殊年代和特殊题材造就了这张海报的特殊价值。
“电影版”连环画
“电影版”连环画是由一幅幅连贯性的电影剧照配上文字脚本组成的。它始见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是随着电影业的不断红火而诞生的,五六十年代是它的鼎盛时期,七八十年代又再版了不少。
“电影版”连环画在选材上均是一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电影精品,如《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红色娘子军》、《女篮5号》、《李双双》、《冰山上的来客》和《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当年许多少年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经常去电影院看电影,就只能到小人书摊上花费很少的钱去借看“电影版”连环画过瘾,当年的许多电影明星赵丹、白杨、张瑞芳、王心刚、王晓棠和祝希娟等,小朋友们就是在“电影版”连环画里认识他们的,“电影版”连环画伴随着他们度过了贫困的童年。后来在“文革”运动中,这类“电影版”连环画大都被当作“毒草”付之一炬。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劫后余生的“电影版”连环画渐渐被一些怀旧的中年人所喜爱,近年来也被一些独具慧眼的连环画收藏者所青睐。
“电影版”连环画在收藏市场上的表现十分出色,国内收藏“电影版”连环画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2000年,一本品相上好的1951年出版的“电影版”连环画《白毛女》的成交价曾达到1000元,想不到这种昔日不为人重视的“小人书”价格竟能高达四位数,当时这个惊人的消息曾一时轰动连藏界。但今天回过头来再看这个成交价,你会觉得实在是太低了。2006年10月,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第七届连藏精品拍卖会上,一本195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品相完好的“电影版”连环画《地道战》起拍价110元,最终竟以5000元的高价成交,创下了近年来国内单册“电影版”连环画的最高拍卖纪录。随着近年来“电影版”连环画数量不断的减少,笔者预计:一些品相佳、题材好的作品,其拍卖价格在今后还将不断创新高。
电影说明书
在电影藏品中,电影说明书是属于那种很不起眼的小玩意,有些收藏者往往对电影说明书不屑一顾,其实电影说明书价廉物美,收藏老电影说明书还是很有价值的。
想当年,篇幅虽小但内容丰富的电影说明书还曾是各电影院的一个极富特色的副产品。以往,每一部影片上映,都会发行一份说明书,上面刊有电影故事、剧照、演员介绍、拍摄花絮等信息。电影说明书大约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现,当时西洋影片在各大中城市放映,国产影片摄制也逐年上升,为了便于观众了解影片内容,各影院参照美国戏院的传统戏单形式印制了电影说明书。三四十年代的影片说明书是免费赠阅的,后发觉有人整叠拿走,或散落狼藉造成浪费,即采用凭票领取,当时首轮影院说明书独具一格,套色精印,32开作三叠式,第一面附有剧照,居中一页节目单是故事介绍,简要精短,外国片还加上英文说明,后来说明书大部分改为二页,用的纸质也较差,大多为电影院自己印制,上面印上影院名称、地址、电话,便利观众联系,这也是一种做生意的方式吧,五六十年代起电影说明书在影院门口出售只有一分钱一张,电影发行公司统一印制发行。
不少电影老观众称电影说明书为影片导游图,因它有着“介绍”、“宣传”、“资料”三大作用,故在当年很受观众欢迎。几十年过去了,遗留下来的老电影说明书也成了珍贵的“老古董”,在北京潘家园、上海文庙等古书市场,一张保存还算完好的五六十年代电影说明书开价仅在20元左右。与电影海报和“电影版”连环画相比,电影说明书目前收藏的人还不太多,其价格也不高,后市升值潜力较大,值得集藏爱好者关注。
电影胶片
随着电视的普及,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大批老电影逐步退出放映市场,部分电影胶片进入了收藏市场。尤其是近两年来,电影胶片的价格也开始上升,其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经典影片胶片价格已达到数千元乃至上万元,由于电影胶片保存不易,况且还需要放映机相配套,故目前收藏的人还不太多,但其未来的投资前景却绝对不容忽视。
在各种电影胶片中,价值最高的当数新闻纪录片,由于纪录片纪录了当时真实的情景,有声有色,图文并茂,比故事片更具有史料价值。例如新闻纪录片《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不仅表现了金训华为保卫集体财产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且还反映了当年知识青年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这类纪录片的胶片都是35毫米胶片,现市场价格一般在3000~5000元左右。“文革”期间拍摄的《毛泽东八次接见红卫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等新闻影片,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现价格比较高,一般这些胶片每部均在万元左右。这些纪录片在当时都是热门影片,放映次数多,使用频率高,胶片损耗大,现在留存下来的大多数品相不佳,若有品相好的电影胶片,要价还要更高些。相对来说,故事片胶片存世量还较多些,售价要低一些,像《青春之歌》、《柳堡的故事》、《侦察兵》等的胶片每部约为500~800元左右;而《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海港》等样板戏影片,虽然数量还相对较大,但属于“文革”时期的产物,现市场价也不低,如《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的35毫米胶片每部都在1200~1500元;16毫米胶片在1000元左右;8.75毫米胶片在800元左右。
除了以上这四类电影收藏品外,还有电影画报、电影明信片、电影剧照、电影道具(主要指经典影片主要演员穿过的服装和使用过的东西)等物品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值得人们去珍藏。
编辑:付裕
关键词:电影 海报 收藏 连环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