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中国电影资料馆:从神秘档案机构到"观影圣地"

观众正在电影资料馆外排队。 供图/资料馆
对于北京的影迷而言,文慧园路三号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地名了。因为它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所在地,如今这里每周都会有十多部中外经典影片上映。但在改革开放前,它是从不向公众开放的神秘档案机构;改革开放后,它才开始承担起向公众展映艺术影片、传播电影文化的功能,逐渐成为无数影迷心中的“观影圣地”。
开放之初
打开穷学生的观影视野
第一次踏进中国电影资料馆大院时,岳晓湄幸福得脚底好像踩着棉花,是有弹性的。那是1982年,她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资料馆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也正是在那一年,改革开放的春风终于吹到了文艺界,资料馆开始逐步开放。
岳晓湄出身电影世家,父母公婆都是延安鲁艺出来的老一辈文艺工作者,对电影的热爱,可以说写进了她的基因。第一次进资料馆的东郊百子湾拷贝库参观,成千上万的拷贝就曾令她无比震撼。当时,资料馆希望用计算机建立一套档案管理和对外服务的系统,她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胶转磁”——把电影胶片转录到磁带上保存;她和录像科的同事每天用130放映机投射到墙上的小银幕上,旁边并行用一台1640摄像机转录下来,一边工作还能一边看电影。
那时,她们常常每天上午录两部,中午不休息再录一部,下午录两部,晚上还加班录一部,一天下来最多转录六部电影。后来馆里引进了美国的胶转磁设备,从模拟到数字胶转磁设备,招聘和培训了专门的技术人员,她再忙也依然常去那里看片子?!拔铱梢院茏孕诺厮担矣Ω檬枪诳吹缬白疃嗟娜酥??!痹老厮?,当时的社会风潮就是这样,所有人仿佛都被一股劲儿扭着,如饥似渴地学习、工作,充满干劲儿。
改革开放前,作为档案机构的电影资料馆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一般只对中央机关和重大会议及文化院?;囟ㄏ蚍?,普通人想来看部电影或者借阅资料,几乎是天方夜谭。岳晓湄刚来时,她的老处长就递给她一本保密手册,再三强调保密的重要性。这种状态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生改变,资料馆逐渐打开了大门。第一个十年,开放范围控制得还较严,只面向文艺界团体和院校;到了上世纪90年代便基本放开对社会服务;进入新世纪后,则完全向公众开放(前提是在国际电影资料联合会可开放的范围之内)。
资料馆当初只有一个能容纳八九百人的大放映厅,每周二晚上举行业务放映,两块钱一张票,能连看两场外国资料片,但必须凭电影专业学生证、摄制组的介绍信或有关机关团体的介绍信才能买票,剧组工作人员来看片,还要开介绍信。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这些后来叱咤中国影坛的大导演,在电影学院上学时都是资料馆的???。张艺谋就曾坦言,电影学院讲的东西虽然好,但“我们这批学生没有资料馆绝对不行”,都是在资料馆里看片子得到成长的。
穷学生没什么钱,还会想办法画假票,试图蒙混过关。这时,美术专业学生就派上用场了,第五代导演、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78级学生何群,生前就曾调侃自己画过资料馆的假票,据说难辨真假。田壮壮还因为拿假票看片被检票工作人员看出来了,送到了岳晓湄那儿?!拔壹腋匙臣沂鞘澜唬旧砭腿鲜?,学生想看电影的心情我们理解,??钍槎榍膊恢劣?,所以我们批评教育一下,说下次别这么做了,也就让他们看了?!痹老厮?。
上世纪80年代初,资料馆举办英国电影回顾展,一下子展映40部英国影片,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举行如此大规模的外国电影展映,排队买票的观众挤满了资料馆院子,最贵的黄牛票能卖到一两百块钱。从这次展览之后,法国电影展、意大利电影展、美国电影展都来了,这些好多年不曾见到的外国电影再一次走进中国,成为观众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
那时,资料馆对门那条街有不少小餐馆,晚上电影散场后,大家都舍不得走,还要在饭馆里边吃饭边聊天,说说当天看片的收获和感受。
共同记忆
影迷怀念排长队的日子
1996年,电影资料馆新大楼建成后,面向公众的日常电影放映服务重新启动并不断扩大规模。最开始每周只开放一次放映,每周四晚上放两部电影,往往是一部特别经典的片子加一部比较小众的片子,被有的观众调侃为“一个好片一个烂片”。当时北京地铁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很多观众看完第一部后,就急着赶地铁去了。后来变成周四、周五各放一部。现在,资料馆除了每周一不安排放映,其他六天都有放映,一年放映次数超过一千场。
影评人、中国电影资料馆事业发展部主任沙丹,2007年从资料馆开设的研究生毕业后,便一直留在资料馆工作。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在资料馆看片时,当时这块北京最大银幕带来的冲击和震撼:“所谓看电影,就是看这样的电影,或者说看电影,就要到这样的地方来?!钡幌氲降氖牵约河幸惶炀够岣涸稹罢飧龅胤健钡牡缬胺庞?。
2009年之后的一两年,资料馆的电影放映都是沙丹一人在负责。他结合自身对电影的判断和从网络上了解到的观众口味策划放映,每周填写调片单,从胶片库调取放映的影片。就连宣传,他也亲力亲为:豆瓣、北京各大高校的BBS、时光网都曾留下了当年资料馆宣传放映的痕迹。
身为国家机关的资料馆,姿态一点也不“高冷”,与观众的互动一直很密切。豆瓣上有个创建于2006年的小组“文慧园路三号”,由一位资料馆资深影迷创建,除了介绍和讨论放映影片,专门有个帖子叫做“资料馆放映各类故障汇总”,里面全是观众一笔笔记录下来的放映故障,还有不少人吐槽。为此,沙丹也曾跟一些“较劲儿”的网友起过争执,但他从心底知道,大家其实是“爱之深责之切”,尽管嘴上经常骂资料馆这不好那不好,但每周仍然乐此不疲地过来。一来二去,他和好些观众反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从2011年开始,有的重点影片放映前,资料馆还会组织工作人员做片前导赏,介绍影片相关信息,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电影。
随着中国电影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和影迷文化的蓬勃兴起,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名头越来越响,在影迷群体中的影响力日益壮大。渐渐地,影迷们都知道,在北京有一个小西天,那里每周都会放特别好的电影,在商业影院很难看到。每当有放映的那天下午五点后,资料馆门口就会排起队,很多观众一下班或下课就飞奔过来买票。碰上热门影片,队伍甚至排到了小西天牌坊。观众小陀记得,2012年夏天,资料馆放《蝙蝠侠:黑暗骑士》,买票队伍在资料馆院子里绕了好几圈,烈日下排长队的观众非但没觉得痛苦,反而有种马上要看到经典影片的兴奋。最后放映时,连影厅台阶上都坐满了观众,影片结尾时,掌声持续了好久。
2015年,资料馆开始和网络售票平台合作开展网上售票,观众基本告别了排队的日子,不过,好多资深影迷却表示,怀念那段排队的日子。网友“坚持我的”表示,自己在资料馆看片今年已经进入第15个年头,自从去了资料馆,其他影院就一概屏蔽,他也因此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影迷朋友?!昂芑衬钅嵌尾宦酆沃侄窳犹炱荚谧柿瞎菝趴诰簿才哦拥某【?,现在回想起来都不觉得那是种辛苦?!?/p>
放映探索
联手电影节挑选展映佳片
除了固定放映,资料馆还会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各式各样的电影展映。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要属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展映单元。
虽然北影节每年4月举行,但邀片工作却在前一年十月份就得提早启动。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电影资料馆收集整理部主任林思玮就要带领不到30人的团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邀片,后期还要保证影片的邮寄、通关、翻译、制作以及各类放映设备的检查调试?!八淙蛔詈蟠蠹铱吹降恼褂秤捌还?00多部,但最初的选片范围比这个要宽泛得多,光是外片就超过1000部?!?/p>
林思玮介绍,最核心的邀片部分任务主要由五六名工作人员完成,他们会按照地域进行划分,给选定的影片版权方发去邀片邮件。“春节之后,他们基本上就是按照‘欧美时间’生活了,直到后半夜都要盯着对方的回复?!绷炙肩庑ρ浴?/p>
观众对北影节展映的热情,每一年都给林思玮带来惊喜。“2018年开票当天一小时的票房,几乎相当于2017年一天的票房,十几万观众斗志昂扬,在一两个小时内把票全都抢光,还不断催促我们加场?!?/p>
现在,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中国长春电影节也在和电影资料馆合作,邀请他们负责电影节的展映活动。
此外,资料馆还正在探索国内艺术电影发行放映的新模式。成立于2016年的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便由中国电影资料馆牵头,该联盟联合国内主要电影院线、电影创作领军人物、网上售票平台等多方面力量,致力于在全国各大影院长期放映艺术电影。目前该联盟已有全国1600多家影院,银幕数量超过2000块。
从略显神秘的学术象牙塔,到面向大众的观影乐园,四十多年来,中国电影资料馆一直承担着布道者的角色,将光影魅力传递给每一位观众。未来资料馆还将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推出电影资料查询、多媒体展示、影迷互动等服务。
编辑:杨岚
关键词:资料 电影 放映 观众 中国电影资料馆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