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乡村好声音”
——广西容县农民杨万宗义务广播30年

杨万宗在调试大喇叭。封晓天摄
“下面播报一个最新消息……”
3月10日正午,广西容县容西镇祖立村立垌屯的大喇叭忽然响起。
“刚刚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中央领导表态了,农村补贴今后不光继续有,而且还会增加10%。大家放心吧!”
播音者杨万宗,63岁,一位普通的农民。
从1984年起,杨万宗就在家里义务办起了广播室。每天早晨6点半和傍晚7点,准时用当地方言播报新闻、宣传政策、传达通知,或者根据村民需求播放歌曲、戏曲等。
寒来暑往30年,在党组织支持下,杨万宗的声音一直在这片乡土上空回荡,奏响了一曲“乡村好声音”。
30年“时间都去哪儿了?”——
“天天广播,日日宣传,快乐一生”
杨万宗的家在立垌屯的制高点。站在楼顶远眺,立垌及周边村屯尽收眼底。
“一眨眼就30年了!”说起自己的广播,杨万宗很感慨。
1984年冬,杨万宗和几位村民将1万多公斤石灰,运到数百公里外的广东高州、信宜等地,想卖个好价钱。岂料,辛辛苦苦运到后发现,当地的价格比家乡还低,费力又亏钱。
这次经历,让杨万宗深受触动:“信息不通,处处瞎蒙!”立垌山高路远,信息闭塞,怎样才能找准发展的路子?
他买来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收听相关信息。没想到,“小小一盒子,装着大学问,自己很快‘路子广’‘消息灵’了”。
“好东西就该拿来和大家分享!”杨万宗冒出个念头:何不自办一个广播室,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信息知识。
他的想法得到了村里的支持。杨万宗用家里的全部积蓄,买了碟机、扩音机,在村前村后的制高点分别装了高音喇叭,“杨氏广播室”宣告成立。
从此,每天早晚,杨万宗的方言广播总会准时响起。
广播开播不久,他家里便热闹起来。村民三三两两登门,有来助兴的,也有来提建议的——“你播报声太小了,好多都没听清”;“内容太单调,还可放点歌嘛,听着做工不累”……
妻子见广播如此受欢迎,也从反对变成了支持。杨万宗偶尔不在家的日子,她还会“客串”一把。随着家里经济逐渐宽裕,杨万宗购买了先进的功放机、扩音器等。30年间,先后换下的设备有数十套,堆满了一屋子。
杨万宗只上过初中,文化水平不高,他就找来字典,现学现播。他自费订阅多种报刊,看电视时专盯新闻和农业节目。前些年,他学会上网后,新闻通过他的大喇叭,让乡邻第一时间都知道。
每天,广播陪着村民出工,陪着孩子上下学。久而久之,杨万宗的广播成为村民的“依赖”。
“这么多年‘白打工’,你开心吗?”记者问。
杨万宗说:“开心??!不开心怎么坚持这么多年?”
“这并不是你的责任??!”记者说。
杨万宗说:“本来不是我的责任,但做着做着,就变成了责任。”
“天天广播,日日宣传,快乐一生!”杨万宗如此总结自己的“广播人生”。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杨万宗 广播 村民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