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书法史上留奇绩 每一笔画皆学问
书法史上留奇绩
从1981年被调到北京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始,欧阳中石便走上了书法教育之路。同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两三年后,领导正式找欧阳中石谈话,希望他把精力集中到中国书法教育事业中来。
那是中国书法教育逐渐复兴的年代,欧阳中石与当时许多有识同道共同承担了一个艰巨而又伟大的历史任务——开辟高等书法教育。他首先为在书法艺术复兴时期不懈追求的众多有志青年着想,开办了成人书法大专班,首批向全国招收近百名学生,以后又发展了本科、硕士教学领域。欧阳中石的举动获得了书学界的广泛赞誉和支持。他表示:“中国的书法教育事业不是个人的事业,我愿意和朋友们一起来推动它向前发展。”
欧阳中石1985年参与创办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今重组为中国书画国际大学,他担任董事局名誉主席)并担任学术委员会主席。同年他在首都师范大学主持创办书法艺术教育专业。1990年起欧阳中石担任硕士生导师。1993年,为使书法教育走向正规、深入,更加蓬勃发展,国务院学位办在首师大设立了美术学(书法艺术教育)博士授权点,欧阳中石当之无愧成为博士生导师。
在他和众多同道的共同努力下,1998年人事部又批准在首师大设立书法博士后流动站,可招收书法方向博士后研究人员。此举使首师大成为我国第一所拥有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书法艺术高等学历教育体系的高校,首师大也因此成为我国书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欧阳中石又大力倡导,首师大于2005年11月建立了“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及我国大学第一家“书法文化博物馆”。
多年来,欧阳中石务实钻研、严谨治学。他教育学生学习书法要有积极探索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学习和研究古代书法,深入到传统精华中去,只有扎实学习,才能逐步提高自己。他告诫学生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求其然而然”,要能够进入历史的深处探掘其内在的精神,观史而察今。他认为之所以要学习传统中的精华——“正统”,是因为“正统”是传统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在书法理论研究方面,欧阳中石编著的各种学术论著和教材达数十部。主要有《中国书法史鉴》、《中国的书法》、《章草便检》、《书学导论》、《学书概览》、《书学杂识》《书法教程》(主编)、《书法与中国文化》(主编)及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系列书法教材。其中《书法教程》获1995年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欧阳中石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弥补了很久以来中国书法教育的不足,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书法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还为书法学科的发展完善和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书法史写下了光辉一页。
“普普通通一教师,平平淡淡自无奇。不意无奇非无意,正是无奇正是奇。”——这既是他自谦“无奇”的评价,也是他历辛创“奇”的写照。
每一笔画皆学问
欧阳中石是国内目前资历最深、威望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之一,堪称书界“国宝”、泰斗级的大家。
他诸体兼精,自成一家,尤以行草能入东晋堂奥。行书主追二王之意趣,取势王列之妙笔。草书以王羲之、孙过庭为宗,亦得益于黄、祝点法。
他学书先从武岩法师,后又师吴玉如。从唐碑入手旋即转临北魏诸墓志;再涉足篆、隶、甲骨、金文,尤于欧阳询诸碑临池最勤。他取法高古、上追秦汉魏晋、熔铸历代名家精华。举凡周金汉石、晋帖北碑、唐贤宋哲乃至明清诸家,他均有涉猎,博采众长,而又归宗二王。他师古不囿于古,书风研婉秀美,潇洒俊逸,既有帖学之流美,又具碑学之壮大;格调清新高雅,沉着端庄,俊朗而又飘逸,古朴而又华美。观他的书作如欣赏高山流水,又如见万马奔腾,足见他无日不临池的深厚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欧阳中石2002年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2006年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2007年荣获中国文联第六届 “造型艺术成就奖”,是11位获奖者中唯一的书法工作者。他出版面世的作品集有《老子〈道德经〉》、《小楷道德经书卷》、《中石夜读词钞》、《中石钞读清照词》、《当代名家楷书谱•朱子家训》等。
他的书法深受界内外人士喜爱,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在报刊发表,被海内外各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家、书法爱好者竞相收藏。中石书法有如此成就,既缘于他的执着专注,更在于他的墨宝体现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全面精深的造诣。
他从小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看见什么就喜欢什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9岁的他从城市避到乡村,看见农民种地,觉得有意思极了,就跟着学耙地、割麦子。看见戏班子唱戏好玩,他学了一阵子竟能登台演出??醇思倚醋制辆脱醋?。1948年当上老师后,板书的机会多了,也为后来创作打下了基础。
解放后,身体素质超好的他爱好乒乓球、篮球、跳高等体育项目,1米62的身高竟能跃起摸到篮筐。1972年,44岁的他为救人遭遇车祸,脚被碾压落下残疾,从此不但再不能打球,连跑、跳都困难了。当时他也十分难过,可没几天就想通了:不跑不跳不打球,我的力量就可以攒起来练字了,这不挺好嘛!1976年他因脑血栓导致面瘫,1994年66岁时更因脑溢血造成右眼几近失明。但他都没把这些当成困难,仍然刻苦习练书法,艺术水平不断精进。
书法并非“独立”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的组成部分。书法作品成就的高低与其作者的修养密切相关,而欧阳中石正是一位博涉多优的书者。他说:“我当年没考大学以前,就想万一考不上靠什么谋生?或者参加剧团,要么就去搞绘画。这两方面我都下了功夫。”
不能不说欧阳中石天赋异禀,他虽兴趣广泛,但每种爱好都深情投入、乐在其中,并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故凡有所涉,俱臻化境。由于在绘画、戏剧、文学方面的深厚造诣,他2003年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还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文化部艺术系列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副院长等职务。他还文耕笔耘,著述涉及国学、逻辑、戏曲、诗词、音韵等。
在这些艺术形式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对京剧艺术的承传与钻研。他1943年读初中时就拜京剧大师、“奚派”创始人、后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为师。奚啸伯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在历史、文学、书法诸方面修养颇高,表演气质脱俗、清新典雅、文静深沉、委婉细腻,唱腔有“洞箫之美”。作为“奚派”传人,欧阳中石从师傅那里学到很多绝活儿,在长期协助奚啸伯工作的过程中,对“奚派”艺术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12月在石家庄举行的纪念奚啸伯诞辰75周年演出中,欧阳中石惟妙惟肖的绕梁奚韵引来一片“奚啸伯重生”的叹慕和雷鸣般的掌声;1987年在济南新落成的鲁艺剧院,他连演《白帝城》、《坐楼杀惜》、《龙凤呈祥》等剧目,轰动了泉城;世纪之交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奚派票友演唱会上,74岁的欧阳中石又一次登台示范标韵,“洞箫之美”再展精粹。他还把京剧作为一门学问,对历史渊源、音韵、各派艺术特色及表演实践等都有专门的研究,创获颇丰。
正是因为欧阳中石把其他知识领域或艺术门类的心得融汇到书法创作中,他的作品才那般韵道十足、美不胜收。可以说他每下一笔都带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值得观赏者久久回味。
编辑:罗韦
关键词:书法 欧阳中石 文化 中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