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陆质雅的收藏奇缘
2013年6月4日,在北京匡时拍卖“方寸乾坤”金石篆刻专场上,一方齐白石刻“北堂长物”朱文寿山石龙凤呈祥钮印,以34.5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格为电话委托方所购买。其实,这位电话竞买者就是美籍华人收藏家王文甫先生。
这方“北堂长物”印章,曾是王文甫的旧藏,于数年前由他本人散出。而此次王文甫的购回,原因在于他重新发现了其重要的学术价值,迫使自己做了一次回头的“浪子”。
“北堂长物”印的重要价值究竟在何处?“北堂主人”又是谁?他和齐白石又有着怎样的收藏渊源?
一、 “北堂主人”何许人
号“北堂”者,是民国年间的上海房地产商、大收藏家陆质雅先生。
陆质雅(1884—1964),原名昶彬,字衡若,又字若公,号北堂、石匋,别署砚海居士、砚海渔隐、一粟庵主、华山词客等,斋号古镜堂、石匋山馆、五罗轩、倚石居、翠山馆、留香室等。祖籍江苏丹徒(今镇江),陕西孝义厅(今柞水县)人,后定居上海。
出生于官宦世家的陆质雅,其曾祖父陆献为清代道光年间的名将、著名农学家;祖母唐紫珠是清代著名女诗人;他的父亲更是清末能臣,又是翁同龢的门生陆襄钺(1833—1905),治理黄河有政声,后为浙江督粮道。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年仅17岁的陆质雅参加了陕西乡试科考,高中解元。是年,因为父亲陆襄钺出任浙江督粮道,全家来到了杭州,三年后父亲乞病归野,定居上海。光绪三十年(1904年),20岁的陆质雅以“河南候补通判”的身份出仕,在上海道台下属的交涉司任职。交涉司负责与上海公共租界的洋人打交道,类似现在的“外事办公室”,而交涉司与负责上海土地管理和交易的“土地丈量局”是同署办公,按现在的理解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因此,陆质雅所在的交涉司实际工作是代表朝廷与上海公共租界协商处理公共事务,包括对土地的审批和交易。
辛亥革命胜利后,清王朝被推翻。陆质雅把握住了历史机遇,投身上海的房地产界。他凭借自己多年在交涉司和土地丈量局的工作经验,以及熟悉的人脉资源,很快获得成功,开发了上海南昌路到淮海路的大片土地和肇周路及肇周商场等,由此积累了大量的财富。随后,他又兼顾水产贸易,生意做得很大很红火。又在上海“大世界”对面的楼上开过一家规模不小的饭店,名字叫“飞雅菜馆”,还在福州路和西藏路口开了“大中华大饭店”。至此,陆质雅成为身处上海的陕西籍商人的代表人物。
陆质雅热心公益事业。1923年5月11日上海“陕西赈灾会”成立,陆质雅与海上远近闻名的王一亭、王幼农、于右任、康寄遥、党自新、张季鸾、李伯庾等一道,为陕西赈灾活动四处奔波;在抗日战争初期的1939年,为抵抗日本人对中国的文化掠夺,陆质雅响应顾廷龙先生的倡议,为筹办中的上海合众书局(上海图书馆的前身)慷慨捐赠一批珍贵古籍……这些历史档案,现存上海档案馆,可供查考。
早在1949年新中国诞生之前,步入晚年的陆质雅就在上海做了寓公。他的许多儿女亲家是现代中国的著名历史人物,如陆质雅的儿子陆时万教授娶了中国建筑设计界泰斗庄俊的女儿庄慕昭;女儿陆时俊嫁给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先驱王幼农的儿子王富祖;女儿陆时贤嫁给了中国墨业大亨胡洪开的儿子胡恩德。他的外孙女王德洋是著名的翻译家,曾经担任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越南语翻译。
1964年,陆质雅先生在上海辞世,享年八十岁。葬在上海万国公墓。
编辑:付鹏
关键词:陆质雅 齐白石 收藏 印章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