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佟佳宾教授提醒
每日睡眠不足7小时易致心脏性猝死
长期疲劳,睡眠不佳或经常熬夜,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尤其是心脏。在9月29日世界心脏日到来之际,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佟佳宾教授在美敦力慢性疾病及疗法媒体交流会上提醒——
过度疲劳是心脏性猝死的一个重要诱因,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长期工作紧张、睡眠不足。佟佳宾表示,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保障,每天睡眠在7小时以下,会大大增加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几率。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非暴力自然死亡,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在1小时之内,该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约80%的心脏性猝死由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即心律失常引起,而过劳和睡眠不足是引发心脏性猝死的一个诱因。”佟佳宾介绍,这个原因比较复杂。第一,长期疲劳,特别是长期缺少睡眠本身会损害身体免疫系统,降低身体抵抗力。所以,建议人们每天至少保证7小时的睡眠。第二,本身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的人,过劳和睡眠不足将成为其重要诱因。过劳和睡眠不足会引起植物神经调节紊乱,增强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会使心跳加速,引发室速、室颤,进而导致心脏性猝死。
佟佳宾还表示,工作特别紧张、睡眠不好,吃得多或吃得很少,还会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以致引发心律失常,进而导致心脏性猝死。
据悉,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其中,美国45万,欧洲40万。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比例是41.8/10万,相当于每天有1500人发生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院外抢救成功率不足1%
佟佳宾介绍,心脏性猝死的明显特点就是起病隐匿、突然,可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常没有什么先兆症状,这给抢救增加了极大难度。
心脏性猝死的有效抢救时间在6~9分钟之间,这个时间又叫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如果发生在车站、商场、机场等公共场所,由于抢救人员很难按时到达,有近99%的患者会死亡。在有监控条件的医院,抢救成功率也不超过10%。“即使抢救过来了,有些患者也会因错过了抢救的‘黄金时间’使大脑缺血受损,变成植物人。”佟佳宾称。
心梗患者发生猝死的几率是常人的4~6倍
虽然心脏性猝死发生通常没有任何先兆,但高危人群是明确的,应高度重视预防。佟佳宾表示,冠心病、曾发生过心肌梗死、心脏射血分数过低、心力衰竭、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史以及有心脏猝死家族史的人等都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足球评论员陶伟、相声大师马季、原杭州市长邵占维等这些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基本上都有心血管疾病史或隐患,尤其是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是心脏性猝死最重要的高危因素。佟佳宾提醒,出现过心梗的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几率是常人的4~6倍。而心梗后心脏射血分数低于30%的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更高。
他还表示,一些与遗传有关的疾病也会导致心脏性猝死,如肥厚型心肌病、长QT间期综合征等等。这些疾病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只有通过心脏检查才能发现。所以一定要重视体检,发现问题后早期预防能够减少猝死的发生。
早期除颤是成功救治关键
“因心脏性猝死发病隐匿、急迫,抢救成功率极低,所以预防措施采取一定要早。每延误1分钟,死亡率会增加7%~10%。”佟佳宾介绍,全球公认的心脏性猝死救治指南包括紧急求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深切治疗和专科医生诊治。其中,早期电击除颤是十分有效的治疗心脏骤停的方法。一般有使用体外除颤器和植入心率转复除颤器两种方式。
“大部分心脏性猝死发生时,几乎没有旁人在场,即使有人现场拨打急救电话,救护人员在6~9分钟内赶到也是非常困难的。”佟佳宾建议,从长远看,高危人群可安装植入式心率转复除颤器,就像安装心脏起搏器一样。一旦心脏出现室性心跳过速或室颤,这种除颤器会自动快速识别,以几秒钟的时间完成充电再放电,这一电击过程将使心脏跳动恢复正常。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心脏性猝死 发生 心脏 佟佳 佳宾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