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能量 正能量
46名大学应届毕业生来到大巴山腹地的铁路工务段扎根
青春在莽莽深山闪光

“哐其哐其……”
每有电气列车穿行的轰鸣声响过,大巴山三线桥隧下方,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的办公室里,几盏白炽灯总会随着起伏不定的电压而忽明忽暗。一旁的空调柜机,则始终没有运转起来。阴冷的室内,刘玲来回跺着冻得发麻的双脚,闪烁的灯光,似乎将她带回了初到巴山的那个不眠之夜——
大巴山腹地的铁路工务段3年来了46位大学生
2012年8月1日,包括刘玲在内的176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西安报到后,当天背着行李直接乘大客车赶赴巴山接受岗前培训,“夜深时分才到,路不好走客车卡在山梁,车间职工们纷纷打着手电筒,摸黑接我们上山。”夜色下一道道摇曳的光柱,依稀勾勒出四周高耸而静默的群山轮廓,这一幕让来自海滨城市烟台的刘玲至今难以忘怀,“晚上给家里报完平安,就躲在被窝里哭。”
入职第一站,为何安排初出象牙塔的年轻人走进巴山?这里,对铁路人来说有着一份特殊的意义——1978年,襄渝铁路大动脉正式通车后,坐落于川陕交界大巴山腹地、平均海拔808米的巴山工务指导区随之设立。站在如今巴山工务车间调度室的门外,远处起伏的山峦上,为当年筑路牺牲的32位烈士修建的陵园清晰可见;门口一侧并不起眼的“安全天数揭示”小黑板上,每日更新的数字背后,则是车间所创造的行车安全、人身安全连续35年无事故的纪录。“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与上百块奖牌所代表的荣誉相比,从车间先后走出的8位全国、省部级劳模,向上级输送的89名技术管理干部,还有更多默默无闻、薪火相传的几代巴山人,他们的故事在莽莽深山间更具温度。
但是,作为铁路的“一面旗帜”,如何将历史的温度转变为新一代巴山人心中的热度?“新形势下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安康工务段党委书记彭有辉告诉记者,现在巴山工务车间165名干部职工中,近3年分配来的大学生就有46人,共同担负着管内襄渝线81公里线路的保养维护工作,“其中绝大多数是‘90后’毕业生。”
和刘玲一批入职、来自吉林长春的司奎超,见惯了广袤平坦的黑土地,还从未领略过大巴山这般的“险山恶水”,“岗前培训的10天里,就有9个学生跑回西安,解约不干了。”“群山莽莽巍峨岭,驻足尽望巴掌天;失落失望失斗志,盼走盼离盼出山。”爱写诗的他,在去年7月底参加工作满一年时,用手中的笔回忆起当时的心境。
然而,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了从基层做起。走进车间的“刘玲工作室”,里面配备着12台内网电脑和大量专业书籍、测量工具。作为“巴山历史上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已是助理工程师的刘玲,带领巴山、旬阳、镇安、柞水等车间的桥隧工程专业大学生,一年来就安全防护工程等先后做出79项设计方案,经过路局评审通过49项并已陆续施工。
编辑:付鹏
关键词:巴山 车间 工务 青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