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阮炳焱:泥土里生长出来的“义务消防队”
泥土里生长出来的“义务消防队”
——上虞市政协委员阮炳焱纪事
“救火阿三”很“土”:
土生土长在农村,满口地道的上虞土话,养鸡养牛养猪,还住着近百年土木结构的老屋;
“救火阿三”很“潮”:
哪儿有火,哪儿就有他,在火灾现场,只要见到阿三,群众便如吃了“定心丸”。
“救火阿三”就是阮炳焱。
他是上虞市道墟镇肖金村的农民,现年69岁,是第八、九届上虞市政协委员。由于家里排行老三,又长年义务救火,乡邻亲切地唤他“救火阿三”。自从创立我省第一支草根义务家庭消防队以来,他累计救火156场,挽回集体和个人财产损失600多万元,是名震乡里的道德楷模。
“身为政协委员,我没有厉害的特长,只能多救几场火,为乡里乡亲做点好事。”阿三不善言辞,说这句话时,身形黑瘦的他,两道目光格外坚定。
23年与156场火
从上虞市区出发,一路往西,10余公里,便到达肖金村。
从村口沿着红漆标志的“救火阿三,电话82588499手机13857565119”的指示箭头,穿过一条狭长的弄堂,在一片富丽堂皇的新房中,阿三家的老平屋显得非常扎眼。
40余平米的老屋内,光线昏暗,几根木柱子,一座土灶,若干桌椅,几乎是全部的家当。各类奖状与荣誉证书,贴满了发黄发黑的墙壁,治安荣誉奖、杰出消防卫士、见义勇为先进人物、道德模范……从市级、省级,到国家级,奖项应有尽有。
最让阿三“宝贝”的,是一本用A3纸装订成的“救火档案”,里头手写记录了他参与救火的各场火灾,时间、地点、火势情况、参与人员,沉甸甸地记了300余张。翻阅其中,血火光影中,他在火海拼命的身影,跃然纸上。
肖金村位于绍兴与上虞中间,距两地均有约50里路程,一旦发生火灾,等两地消防车赶到,火势往往已不可控制。阿三小时候曾亲眼目睹一场无情大火烧毁整个家园的事,他暗暗发下誓言:只要条件许可,我就要成立家庭消防队,为乡亲们义务救火,替乡亲们排忧解难、消除痛苦。
1989年,在地方政府与公安消防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他用搞运输挣来的4500元钱,购买了手抬机动泵等消防设备,还动员三个儿子和村里两名复员军人,成立了全省首支家庭义务消防队。春去秋来20余载,他的队伍逐渐庞大,现有14个队,86名队员。除了三个儿子,其余队员都是热心英勇的邻居。阿三当上了队长,与队员们约法三章: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活计多忙,闻警出动;救火时上屋入室的危险活由他干;救火用的汽油费、机器维修费由他承担,并为队员每年补贴一双球鞋。
“喏,这场火厉害的,差点把我的老骨头搭进去了。”长年在火海穿梭,他早已模糊了生与死的界限。但2003年12月7日深夜的那场大火,至今让他刻骨铭心。
寒冬的深夜,滴水成冰。23∶43,熟睡中的阿三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直觉告诉他:“不好,出大事了。”他问清地址,便扔下电话,一骨碌从床上翻起,召集了几名队员,赶到7里外的观音阁桥下村。
到了那儿,眼前的一幕让他这个久经火场的人也惊呆了:两层木结构的小楼火光冲天,好像一座火焰山,腾腾火焰烤得皮肤发焦。他连忙从后门的一个天井钻进去,拿着水枪,先是对着楼上窗户一阵扫射,压住火势。不一会儿,有一股焦炭味钻进他的鼻子,经验告诉他,楼上还有人。他一边招呼别人救火,自己顾不得余火,急忙跑进火场,花了整整一个小时,终于找到了5具烧焦的尸体。当时的惨状,让在场的硬汉子们纷纷落下了眼泪。
“我的名字里有4个火,注定是火的克星!”阿三挺起腰板自豪地说。类似命悬一线的例子,在他的救火生涯中不胜枚举。这不仅需要有与无情大火搏斗的胆量,更需要置生死于不顾的勇气。难得的是,他习惯了举重若轻,生活得简单而快乐。
编辑:罗韦
关键词:救火 义务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