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高敬德:祖国养育了我 我应回报祖国
上世纪九十年代对高敬德的采访,文章中不乏“哈尔滨的开荒牛”、“国企医生”、“开创先河”等一类赞美之词。是的,二十多年来,高敬德的足迹和投资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创下一个又一个瞩目的奇迹。时至今天,虽然他身上已挂满各种耀眼的光环,但他“敢为天下先”的斗志丝毫未变,而且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的抱负是产业报国,心中所系的已不单是企业的效益,而是国家的利益。故此,他把握时代脉搏,在祖国内地建设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高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投资巨大,科技含量极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他要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走出一条新路。
高敬德最大的心愿是产业报国,回馈社会则是他一直以来的目标,“取之社会,用之社会”,他坐言起行,说到做到。高敬德博览群书,善于思考,在环顾香港回归初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情况后,颇有感慨:香港长期受殖民统治的影响,由于回归祖国时间尚短,港人的国家意识、民族观念仍然薄弱,香港的人心还未实现真正回归,而要实现人心的真正回归,须首先从文化入手。中华文化是香港文化的根基,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弘扬中华文化,乃实现香港人心真正回归的最佳办法。因此,高敬德义不容辞地挑起社会重担,毫不犹豫地投入了巨大资金,与多位知名人士发起并联合香港2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和社会名流成立了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的全港性、综合性的最大文化团体—香港中华文化总会。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的创立,成为香港文化发展历程上新的里程碑。香港中华文化总会成立之时,香港受外围环境影响,经济仍处于低潮,但香港中华文化总会过往每年经常性开支近3,000万港元,高敬德都是一人承担,12年来,他为香港文化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这在香港乃至华人世界都罕有人做到,足见高敬德在香港推广中华文化的一片赤子之心。
高敬德领导的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团结香港各界爱国爱港并愿意弘扬中华文化的社会团体和人士,形成一支凝集社会各阶层和广大民众向心力的爱国爱港的主干队伍,肩负“以文化回归促进人心回归”、“以文化推进社会和谐”、“以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的使命,致力于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通过举办一系列规模大、影响深的文化活动,深入小区中推广中华文化,进一步增强了香港市民的爱国情怀,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是香港中华文化总会成立的第12个年头,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由创会时的34家社团扩大至近400家、会员7.5万余人,是香港最大的民间综合性文化社团,具有其它社团不能比拟的“贯通香港上、中、下各社会阶层;联络香港左、中、右各派别人士;融汇香港妇、老、少各类别人群”的独特作用。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的社会根基越来越深,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香港最大的文化社团和不可忽视的爱国爱港新生力量。文化总会成立12年以来,共著书立说5,000多部,在报刊发表文章50,000多篇,在小区演出3,000多场次,并举办全港中学和大学“学习基本法”、“共建和谐社会”、“我心中的祖国”征文比赛,推广普通话活动,为香港社会的人心回归、和谐发展、稳定繁荣、政制发展、基本法的推广,为祖国内地的教育、文化、公益事业、经济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创会12年以来,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始终坚持创会之初的宗旨,并更加深入到香港社会各阶层,特别是青少年之中,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紧贴香港发展脉搏,近年来更积极配合香港社会发展需要与国家文化建设的方针,加大在青少年中推广传统文化的投入和力度。近年来,内地各中小学校推广《弟子规》等传统经典的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相比之下,有机会接触并了解传统经典的香港青少年却少之又少。2011年3月,香港发生青年公然袭击特首事件,有见香港青少年暴力倾向日益严重,有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及道德修养、重塑青少年道德品格的重要性及紧迫性,高敬德第一时间在报刊发表了“弘扬中华文化 抵制暴力文化”的文章,深刻认识到在香港青少年中推广中华文化及道德修养已是刻不容缓。文化总会更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个社会责任,全力于全社会推广中华传统文化。2011年8月,文化总会与民建联合作,首次深入香港18区举办“传承中华文化 传诵经典诗文”全港暑期中华文化活动,此为香港首届集传统经典(《弟子规》)、舞龙舞狮、书法绘画、动漫教程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取得了积极正面的反应和不同凡响的效果。这次活动动静结合,寓教于乐,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和突破,一方面对于培养小朋友优良的道德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为香港本地民间力量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开创了崭新的模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文化总会希望于全香港继续深入开展推广中华文化的活动。
暑期活动所取得的积极成效,极大坚定及鼓舞了高敬德的信心,9月下旬,文化总会再次推出《弟子规》系列活动――与所属南区武术会联合主办“学习弟子规 成就你我他”讲座暨文艺汇演,荣幸地邀请到中联办宣传文体部部长郝铁川教授进行专题主讲,与现场500多名街坊、家长和小朋友分享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即场剖析了传统经典著作的深层意义,着重提出要让孩子从小接触和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传统文化经典。活动不仅弘扬了中华文化,传承了中华文明,更取得了积极正面的反应和不同凡响的效果,对现实生活中如何学习做人都具有指导意义。
其实,早在 2007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高敬德已提出了把孔子圣诞(8月27日)定为香港公众假期的提案。这正是高敬德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愿望。高敬德表示,数千年来,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世界上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和民族传统的标记。儒家学派对中国,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提倡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思想及达到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当前,中国和香港都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借古鉴今,儒家的和谐思想闪烁着时代的光辉,对弘扬儒家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中国、和谐香港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从一个高度上反映了高敬德多年来弘扬中华文化的真知灼见。
高敬德感慨地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极大地强化了海外侨胞对祖国的认同感,巨大的凝聚力使海外华人华侨成为中国经济、文化融入世界的重要“推手”。 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一直到现在,华人华侨对近代和当代中国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曾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海外侨胞对祖国的情感是最深的。而这种情感源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所孕育的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就是维系中华民族儿女之心的根,这也是激励他坚持12年、在香港做好文化事业的背后动力。他动情道之,五千多年来,历经重重磨难,任凭风云变幻,我们龙的传人、炎黄子孙虽遍布全球,但中华民族情感永不褪变,根深蒂固的中华文化是维系和促进海内外华人血浓于水的亲情与亲和力的巨大源泉! 纵观历史,古今中外,中华文化是全人类古文化中唯一从未中断而延续至今的伟大文化!伟大的中华文化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线、生命线! 作为香港同胞,我们以身为炎黄子孙而自豪,我们以身为中国人而骄傲!
对于文化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高敬德深有体会。文化的神奇之处,在于具有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凝聚力。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欧美商人因不了解中华文化而感到诸多不便时,纷纷开始学习中文,虽然他们不愿意承认学习中文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只是因为经济方面的需要,但他们终于还是不得不向中华文化低头。这说明文化与经济是不能分离的共同体。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完整的华人华侨史也是一部中华文明的传播史。海外侨胞通过遍及世界各地的中餐馆,让全世界认识和分享到中华美食,也通过会馆社团把儒家思想介绍到海外,还通过兴建华文学校、创办华文报刊、出版华文书籍将中国语言、文学、戏曲等等传播到海外,而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也因他们的努力而得到了东南亚、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许多国家的承认。中华文化在一代代的华人华侨的传播下,正在海外焕发新的生机。
因此,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这一代的神圣任务,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尤其是香港长期受殖民统治的影响,回归祖国时间尚短,港人的国家意识、民族观念仍然有待提升,而要想做到这些,首先须从文化入手。只有推动中华文化,才能实现香港更好的发展。高敬德有很强烈的使命感,对于国家的养育之恩,他铭感图报。
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在7.1讲话中提出,要不断开创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要着眼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作为香港最大文化社团领军人物的高敬德深感使命重大,任重道远。他坚定地说,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将责无旁贷地承担弘扬中华文化,把中华文化推向国际的责任;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深化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因此,在香港这个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地方,以中华文化为纽带的路子走对了,成立12年的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将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海外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总会今后还要注重创新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时代内涵,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聚合力和亲和力,营造社会和谐气氛,推动香港的稳定繁荣。高敬德的远见卓识又一次得到了印证。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的7.1讲话及其后多个重要场合,曾反复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因为文化软实力已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各民族的较量是文化的较量,是人的素质的较量。
高敬德说,总书记对文化软实力的论述,正是他在香港推广文化事业多年来的心得和体会,他说,我热爱中华文化、积极推广中华文化,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文化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要从更深刻的角度、更开阔的思路看待传承中华文化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机遇;用更有效的方法、更得力的措施、更加坚定的信心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高敬德怀着爱祖国爱民族的情怀,不仅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并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竭尽全力。
在2002年“全国两会”上,高敬德作了题为“中华文化是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强大动力”的提案,并获得了最优秀提案奖。因为当时台湾的“台独”分子气焰嚣张,飞扬跋扈,肆无忌惮,并且企图鼓吹“文化台独”来分裂民心,在文化上割断台湾与祖国的关系,以达到“实质台独”的阴谋目的。应对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高敬德提出中华文化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基础,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要认识到绝大多数的台湾同胞的心是向着祖国的。五千年中华文化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根,也就是中华文化将祖国和台湾同胞的心时时刻刻连在一起,“台独”分子要在台湾割断中华文化的根是绝对办不到的。历史是最有力的证人,中华文化是击败、抵御“台独”、“文化台独”的痴想和阴谋的有效武器。六年之后,2008年随着陈云林会长成功访问台湾,海峡两岸的和平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
时隔7年,2009年7月30日,深受中央和海内外瞩目、由高敬德出任会长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正式创立。在两岸关系向前推进展露曙光之时,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的成立可谓是应势而生,高敬德的文化事业也攀上了另一座高峰。香港作为中西交汇之处,对于凝聚海外侨胞,推动今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桥梁作用。特别是身任“双会长”身份的高敬德表示,两个会的会务发展上有相辅相成的意义。中华民族进入伟大复兴的新世纪,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头等大事。五千年中华文化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根,也是中华文化将祖国和台湾同胞的心时时刻刻连在一起的强大动力,两岸同胞血同缘,书同文,语同声,恒古不变。因此,通过维护两岸共同的中华文化传承,发扬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优秀传统,可以增强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高敬德表示,一定要加强两岸文化、教育、科技、经济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增进相互了解,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这对推动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作用重大。从这个层面上,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和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的任务是一脉相承的。
2010年度“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在香港隆重举行,并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主办。在中央和贾庆林主席及中央、国家各有关部委、中联办、香港特区政府的充分信任下,在以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为荣誉主席、高敬德会长为主席的筹备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以“推进和平发展 促进和平统一 实现民族复兴”为主题,由香港总会主办并携全港18个重要社团协办的“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2010·中国香港)”,于2010年9月底在香港隆重举行。
此次近2,000位来自全球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代表中,台湾代表多达600多位,分别来自岛内36个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不同的社团和机构,其中相当部分青年代表来自台湾南、北部20间大学及学系。全球各国统促组织的代表近300位,来自近70个国家及地区。本港以曾荫权行政长官为首的特区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家、文化教育界翘楚、香港杰出青年代表、大学生代表等约1,000人同时出席了大会。
贾庆林主席代表中央专为大会发来了贺函;杜青林副主席受中央委托率十大部委官员出席大会,与全体代表合影并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大会一致通过了纲领性重要文件《香港宣言》;同期举办了四场大型论坛: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两岸经贸合作论坛、两岸文化教育论坛和港台青年交流论坛;同期收到近150篇约40万字的论文。
本次大会出席嘉宾层次之高、演讲者学术水平之精、参会国家及地区的代表范围之广、参会的台湾代表尤其是中青年代表之多、前来采访的传媒之众、社会轰动效应之大,都是空前的。各国代表和香港社会各界一致认为,以促进祖国统一为己任的全球华侨华人相聚香江,共谋祖国和平统一之良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次全球促统大会移师香港成功举办,成为全球华侨华人的交流平台,充分展示了香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突显了香港在两岸交流中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示范作用。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中央台办副主任郑立中、中联办副主任李刚均高度赞扬本次大会为历次全球促统大会中组织最好、规模最大、效果最佳的一次,是一次历史性和盛况空前的成功大会。
对香港总会的发展方向、学习研究、人才培养、率团出访以及重大的社会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策划和运作,高敬德都亲自过问并提出要求,尽管港台民间合作中不时遇到各种各样、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有高敬德的坐镇指挥,所有困难和问题都得以迎刃而解;高敬德亲自协调并化解香港某涉台社团之间的矛盾,成为香港涉台机构的楷模。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们普遍反映,高敬德会长政治敏锐、虑事深远、领导力强、稳健干练、出钱出力、工作扎实,香港总会所幸得人。
高敬德不仅身兼香港中华文化总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而且还出任香港与内地投资商务促进会的会长,不辞辛劳为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商务往来及投资穿针引线,一方面为港商在内地提供大量投资商机,一方面为祖国内地经济发展不断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推动两地经济、金融、地产、旅游、文化产业等领域的进步,真正实现了“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经济促进文化进步”的效果。香港中华文化总会于2003年7月28日至8月2日组织由高敬德亲任团长、中央统战部张廷瀚副部长任总顾问,近60位香港知名企业家参加的“香港商界知名企业家赴四川投资考察团”收效甚大; 2004年5月再次组织由高敬德任团长、时任全国政协秘书长的郑万通副主席任总顾问的105人“香港商界知名企业家赴湖北省投资考察团”,这是香港民间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考察活动,当时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随后,2005年又率团赴江苏进行投资考察,获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李源潮的高度赞扬。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高敬德以香港中华文化总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香港与内地投资商务促进会会长兼团长名义,并由海协会陈云林会长任总顾问,率领多个80人以上的“香港工商科技文化界知名企业家投资考察团”前赴江苏、河南、山西、辽宁、贵州、湖北等省投资考察,其中2010年12月1日至5日率领160人的“香港工商文化界知名企业家赴湖北省投资考察团”最为引人注目,考察团成员收获丰硕。多年来,高敬德率领的香港工商科技文化界知名企业家投资考察团共正式签订合资合作协议总额达1,300多亿港元,达到了文化带动经济发展,文化和经济相融合、香港与内地相对接的强大效应。因为高敬德广泛的人脉关系,多位港商返港后,遇到投资问题,都请高敬德协助与当地政府沟通,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高敬德为香港工商科技文化界和内地许多省份架起了一座沟通、协调、投资、发展的桥梁。
爱国不但要奉献国家,更要急国家所急,高敬德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早在上世纪80年代,高敬德的足迹和投资已遍及祖国的东南西北,从珠江三角洲的广东到海南;转战长江三角洲的江苏、上海;再进军华北地区的北京市、河北省,并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当了开荒牛,投入巨资,为创建哈尔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当地投资额最大的港商,并获荣授为哈尔滨市第一位海外荣誉市民。随后创办了天鹅航空公司,拥有13架客机和5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成为首家中外合资的大型航空企业。他又率先嫁接改造中国十几家大型国有企业,投资额达60余亿元人民币,就业职工近10万人,获得了“国有企业医生”美誉,开创了嫁接改造国有老企业的先河,并开拓了一条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对接之路。
2005年,以高敬德为首的30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合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的提案》,被全国政协做为促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提案予以大力支持。由高敬德全额投资建设的世纪晶源科技有限公司暨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基地落户深圳,现该产业基地已成为全球最大最全、我国唯一“产业全覆盖、产品高端化、技术核心性、自主创新型”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基地和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该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佳,填补了国家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的空白。中央、国务院对该产业基地十分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习近平国家副主席、李克强常务副总理以及张德江副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等均做出重要批示予以大力支持。
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基地是港深高科技和产业界对接融合的典范,是港深两地经济合作的典范。产业基地由世纪晶源科技有限公司分三期投资建设,首期投资128.9亿元人民币。目前,高敬德千方百计、几经辗转引进的价值80余亿港元的美欧日国家的高尖端设备、近20项关键性专有核心技术和引进的60余名领军型科技人才组成的技术团队均已到位,正在投入外延片、芯片、器件、??椤⒄?、系统等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产业基地主要自主创新研发生产当今世界最为瞩目的对于能源战略、环保战略、信息战略、国防战略、新型工业至关重要的半导体微波器(MW)、半导体激光器(LD)、半导体照明(LED) 、红外探测与成像(IR)、日盲紫外成像系统(SBUV)、激光显示(LDDD)等产业的外延片、芯片、器件、???、整机、系统等高端核心技术产品。
现产业基地已在内地扩张,该产业可极大地带动我国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光通信、光存储等信息光电子、能量光电子、军用光电子、汽车光电子、家庭消费光电子、半导体照明、红外与传感技术、日盲紫外成像、激光显示(电视)等新光源、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对跨越式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层次,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高敬德的抱负是产业报国,他高瞻远瞩,把握时代脉搏,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凝聚了他近年来全部的心血,他要为国家调结构、转方式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高敬德连任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是一位任期已近20年的年轻资深老委员,问到高敬德对政协事业的看法,他一往情深地说,全国政协的体制、功能越来越健全,作用越来越大,国家对政协委员的提案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政协委员建言献策,不论是中央、国务院和全国政协领导或是地方各级政府和政协领导,都十分重视。而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国政协委员,更肩负着贯彻落实“一国两制”伟大方针,发挥香港与内地沟通的桥梁作用,推动香港与内地深入合作的重任,在这一层面上,香港全国政协委员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岁月消逝,时光流转,也只是在高敬德身上留下几许沧桑的痕迹,却更增添了他洒脱的气度,成熟的风韵,稳重的魅力。高敬德的担子越来越重,社会责任越来越大,但他是越忙越有活力,他要实践自己的理想-尽自己一生的力量来报效祖国。
编辑:罗韦
关键词:香港 中华文化 高敬德 文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