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春秋>热点背后
喻屏:用一生诠释为党为国为人民
1995年的春天,一位老人在住进北京医院不久便坚持让夫人为其办理出院手续,理由是:“住院每天要花很多住院费、医药费,要尽量给国家减少一些负担。”这位老人就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喻屏。
铁骨铮铮求进步
1905年,喻屏出生在河北省濮阳县古井店镇(现属河南省内黄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穷,13岁时才得以进入镇南街的玉黄庙小学就读。虽然年龄偏大又没有受过任何学前教育,但喻屏“奋勉不懈,苦读苦写”,从第二年开始一直就是学校最优秀的学生,最终他仅用3年时间完成了4年的初小课程。在这期间他甚至可以通篇背诵《大学》《中庸》《论语》《诗经》等经典。后来他又到濮阳县师范讲习所学习了两年,后在玉皇庙小学担任教员。
1924年10月,喻屏在玉皇庙小学当初小教员没多久便离开学校外出闯荡。彼时恰逢第二次直奉战争,他阴差阳错加入了军阀吴佩孚的部队,在耳闻目睹军阀部队抓壮丁充实队伍、征重税盘剥百姓、烧杀百姓、奸淫妇女的罪恶行径后,他毅然选择回到玉皇庙小学教书,并通过阅读《语丝》《创造月刊》《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开始接受新思想。
1927年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已宣告失败,在革命低潮中喻屏毅然决然地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现在武汉政府‘黑化’了,国民党我们就不参加了,我们参加另外一个组织,就是共产党?!?/p>
将生死置之度外
喻屏是直南沙区建党的第一批党员。在革命低潮中,喻屏与他的战友们向农民进行思想宣传教育,并在此基础上领导群众同封建势力作斗争。因此,当地的地主豪绅将喻屏视为眼中钉,勾结县府将在校任教的喻屏辞退,并将他列入通缉名单。于是喻屏被迫离乡,从此奔走在革命的征途上。
1933年10月底,由于叛徒的出卖,喻屏在北平被捕入狱。入狱后,喻屏所思所想的不是如何掩盖自己的身份,而是如何保护他所知晓的直南特委、山西特委以及天津和北平与他共事的所有人。不论叛徒如何指认,不论面对怎样威胁逼供,喻屏都绝不向敌人吐露一个字。敌人的诡计、恫吓与极刑在喻屏这里都成了枉费心机,最终敌人无计可施,判处喻屏15年的徒刑。
后来,在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后,喻屏在党中央南京代表团的营救下结束了牢狱生活。
1943年2月初,喻屏奉命前往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与他同批学习的还有新四军三师团以上的干部。然而由于日军的大扫荡,原定分两路走的干部队伍改为一同乘船走海路,但当喻屏赶到集合地时,船已开走,也正是这条船于海上遇敌激战数时,最终三师参谋长彭雄、旅长田守尧等同志壮烈牺牲。
面对此种严峻形势,喻屏仍坚持要在规定时间到延安报到,并拒绝了时任苏北区党委书记黄克诚的护送安排,决心为去延安的同志闯出一条新路来,那就是先到上海,再从敌占区赴延安。喻屏在这一途中几经生死考验,但他沉着冷静、机敏果敢,最终顺利到达延安。
联系群众搞建设
1950年9月,喻屏任抚顺市委书记,他团结带领市委一班人昼夜奋战在恢复生产第一线,并通过“民主改革”“生产大竞赛”“增产节约”等措施,广泛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1952年底,抚顺的煤炭产量、发电量和石油加工量分别占到全国的8%、6%和41.7%,成为新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
喻屏在辽宁工作期间,也十分注重改进党的领导作风,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每次到企业调研时,他都会强调:“要经常听取群众对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意见,接受群众的批评?!辈⑶以诠睾踔肮さ睦投奔洹⒅肮な程霉芾?、困难职工节日补贴等问题上,喻屏都会事无巨细地一一过问,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离退休后,喻屏仍旧心系人民、心系建设。1992年,喻屏在得知家乡办学缺少经费后,立即让妻子寄去1000元钱。事实上,喻屏本人并不富裕,一直过着清廉艰苦的生活,但他认为,自参加革命后,自己没为家乡做过什么事情,在这件事上总要尽些绵薄之力。
1995年5月29日,喻屏走完了他90年的人生历程。
(作者刘宇系江苏警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何潇潇系中共辽宁省委党??蒲缁嶂饕褰萄胁拷彩Γ?/p>
编辑:廖昕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