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港澳>委员声音
辉煌五周年,共绘同心圆
——我眼中的“十四五”答卷与未来期许
大湾区内的香港、澳门、中山、珠海、深圳,是我最频繁穿梭的5座城市。30多年前,从香港去以上某座城市,要花费半天乃至耗上一天;如今从上车到下车,1个小时不到,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在“十四五”正在冲刺的当下,身处这5座城市,或登山远眺,或在某座高楼瞭望,每逢天晴,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各城市的标志性高楼,都看得一清二楚,不禁感慨:我真真切切参与和见证了祖国的“十四五”征程,这是一段厚重且自豪的经历。
? 合奏 ?
国家飞跃与香港助力的交响乐
回望5年前,虽满怀信心,却深知挑战重重。5年后的今天,“十四五”蓝图逐一化为可感可触、成果共享的生动场景……这无疑是国家爬坡过坎,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的5年,更是香港实现“由乱及治”,在变局中开新局,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5年。
我们欣喜地看到,香港成为中外产业、经贸、金融、科创等连接和融合的桥梁,作用不断加强。GDP数据稳固且快速增长,新增外来投资金额始终居于全球地区排行榜的最前列。这些投资主要涵盖专业服务业、进出口贸易、供应链物流、金融等领域,更依托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平台效应,发挥着为国家急需产业“输血”的作用。
我们更欣喜地看到,日臻成型的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的科创领域和顶尖科学家群体赋予了崭新的互动融合能量。香港投入巨资成立基金推进科创产业落地,为香港各个校企科研平台提供基础理论和解决方案,与大湾区乃至全国对应的细分产业实现成果对接。从“北斗”到“嫦娥”探月,从航空航天装备到深海探测设备,“国之重器”处处可见香港科学家的身影和贡献。香港科学家正在接受国家航天员训练,未来或将见让香港同胞遨游九天的英姿,这正是最实在、最有吸引力的爱国爱港教育课,更是彰显“香港所长”的独特贡献。
? 民生 ?
中央支持更深更实 湾区一体化逐步实现
回顾这5年,让港人乃至大湾区各市居民印象深刻的,无疑是中央的支持前所未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惠民成果爆发式实现。
典型事例包括,这些年全球经济下行趋势显而易见,在事关居民“饭碗”的经济领域,经济增长的“质”与“量”成果着实令人感慨。一批新兴产业获培育和壮大,孕育出新一批就业创业“饭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有效对冲化解了大环境的挑战。
同期,大湾区建设的惠民成果用“便利”二字最能概括。港澳特区与内地的通关,逐步走向“无感”式,未来可以预期必将更加便捷。“港澳车北上”日渐成熟、备受追捧,港珠澳大桥车流如鲫。今年年底,“内地车南下”又将化为现实。从香港坐高铁北上,逐步实现全国主要省份和城市的直达,“卧铺高铁”成为全城热议的焦点话题。我也受益于由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珠海横琴、前海深圳湾、大湾区高速路网等组成的“航母级”基建,实现香港、中山、珠海、深圳、澳门之间“想走就走”的一小时乃至半小时生活模式。
大湾区的魅力,在于融合。以往,我们惯用“珠三角、香港特区、澳门特区”提法。如今,不分彼此的“大湾区”理念深入民心,“粤港澳”之间再无标点分隔。究其原因,在就业、创业、就学、社保、医疗、养老、纠纷仲裁等各个领域,粤港澳之间不断拆除藩篱,实现服务对接和资源共享。前海、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更让各地年轻人找到了迈向未来的机遇。
? 愿景 ?
发挥香港“超级增值人”作用
今年,“十四五”规划冲线;明年,“十五五”蓝图将拉开从规划到实施的奋斗征途。作为来自港区的政协委员,我有幸正身处、见证、参与这段十年征程,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自豪。
以往,大家都说“超级联络人”是香港所长,香港社团人士和政协委员又是典型的“联络人”。展望“十五五”,我更期待“超级联络人”群体升格为“超级增值人”,协助香港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所需”进一步发挥“香港所长”。
例如,我们将进一步运用广泛的海内外资源网络,积极穿针引线,促成大湾区项目合作;同时深入港澳和内地的基层社区,解读国家政策,凝聚社会共识。
又例如,在“十四五”时期,我多次呼吁的“港澳车北上”“24小时更便捷通关”“港澳药械通关内地”等具体的“小事”,最终化为现实,便利措施逐步优化完善。展望“十五五”,我更要聚焦大湾区融合事业,开展真切实在的调查,抓住“小民生”和“小切口”,更直接地推进大湾区的人员流动、人才交流和资源要素深度融合。
总而言之,“十五五”将成为国家培育更广泛新质生产力、推进更深层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从香港到整个大湾区,我对规则衔接的“大胆突破”充满期待。大湾区内外,标准互认、资格互认、数据互认流通、市场准入畅顺等方面,必然能实现基于“数字湾区通”的全面便捷“软联通”。我们身处的东方之珠,必将与祖国同频共振、担当使命、共建荣光。
(作者施维雄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执行主席)
编辑:董雨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