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城市病”怎么治?
——深圳市政协就“提升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开展专题协商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超大城市的治理创新能力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尺,也是破解“城市病”难题的关键实践场域?!吧钲诶?0多年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从7万常住人口的边陲小镇蜕变为常住人口约1800万的超大城市,始终秉持‘人民城市’理念,探索超大城市治理路径,成效显著。”近日,深圳市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就“提升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开展专题协商。市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总结了当前深圳城市治理的成效,也提出深圳仍存在规划统筹不足与城市运营效能待提升等问题,亟待破解。
今年4月以来,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牵头开展“提升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系列调研,百余名委员参加,围绕7个方面重点任务建言献策,并归纳成51条建议。
孟建民表示,“深圳肩负着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径的使命,要锚定建设创新、宜居、韧性、文明及智慧城市的目标,紧扣城市内涵式发展主线,持续发力?!?/p>
“民生诉求服务数据是‘金矿’?!笔姓N?、人口资源环境委副主任王富海介绍,2022年上线的深圳民生诉求一体化平台,包括咨询、投诉、求助和建议等诉求信息,即时反映城市问题和百姓关切,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也积累了城市运行的海量数据资产。他提出,加强民生诉求服务数据的分析研究,把民生诉求服务数据打造成一个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的高质量数据集,建立健全数据挖掘和辅助决策机制,帮助政府决策向下深入。
深圳如何实现经济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同步攀升、人口规模扩张与文明素质共同提升?市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委副主任巢乃鹏给出实施“四个一”行动的建议:实施“一张文明蓝图”顶层设计,如探索建立“文明指数”与GDP并重的考核体系;实施“一座人文硅谷”创新驱动行动,推动深圳歌剧院等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与腾讯、华为等企业共建“沉浸式实验室”等;实施“一个移民融入”全民文明行动,让“来了就是深圳人”升级为“来了就是深圳文明人”;实施“一声城市故事”国际传播行动。
“深圳人口高度密集、产业高度聚集、城市开发强度大、城市运营负荷大,需要以更强的数字化能力支撑现代化治理?!笔姓?、科教卫体委副主任张晓春认为,要持续加强“一数一源一标准”的数据协同更新机制,推动地上、地下、低空、海洋等领域数据的常态化更新和物联感知数据的完整持续接入。规划建设全市域统一时空信息平台2.0,加强两级平台纳管能力,提升平台全空间智能建模、数据融合、可视化渲染等能力水平,推动平台由“资源供给型”向“应用支撑型”转型升级。
超大城市治理不能忽略以菜篮子、米袋子为代表的城市农产品供给体系。市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科技委委员郭晨建议,加强科技攻关投入,建立农产品种植全链条先进场景示范,形成特区经验示范全国。鼓励发展都市农业,盘活路边、河边、屋顶、桥下没有充分释放的城市微空间,建设一批集种植景观于一体的都市“菜篮子”。
委员们还围绕养老托育服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电动自行车治理等领域工作提出建议。
市政协主席林洁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科技赋能、智慧治理,努力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要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发挥好各类履职载体作用,积极议政建言,广泛凝聚共识,切实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
副市长代金涛充分肯定市政协及政协委员们的深入调研和精准建言,要求市政府各职能部门认真梳理和研究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切实转化为具体行动,努力在提升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上取得更大成效、实现更大突破。(本报记者 白杨)
编辑:李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