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哈尔滨市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聚焦——
撬动生物经济发展“新蓝海”核心阅读
干细胞产业作为生物经济的前沿增长点,成为委员关注的焦点。市政协副主席徐伟建议,要加大对细胞及基因治疗赛道的支持力度,推动本地高校增设干细胞研究、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以细胞与基因治疗为引领,推动生命科技产业发展壮大,塑造从“延缓疾病”走向“重塑健康”的哈尔滨品牌。
为加快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发展,近日,哈尔滨市政协以“深挖特色资源优势,促进生物经济发展”为议题召开常委会会议。与会委员立足如何发挥农业资源禀赋、科技资源和产业基础等优势,聚焦重点产业突破、产业生态培育、产业园区建设等多维度精准献策,为哈尔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围绕充分发挥寒地生物发酵产业所需要的独特资源和气候优势,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哈尔滨市委会主委胡宝忠提出打造“中国寒地生物发酵与绿色制造之都”的目标。他建议编制专项发展规划,建立生物制造核心菌种和关键酶创制体系,打造国家寒地生物制造技术策源地和东北地区合成生物产业赋能平台。通过举办国际寒地发酵产业论坛、搭建跨境合作平台等方式,打响“寒地发酵”区域品牌,深化与东北亚国家的产业合作。
“明确品牌定位是产业发展的‘导航灯’。”市政协委员、松北区政协主席张太功将目光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提出以“中国北方药谷”或“寒地医药城”为核心品牌,构建“省市区三级贯通﹢多部门横向协同”的高效推进机制,按照“近期突破、中期培育、长期引领”三个阶段实施产业升级。
干细胞产业作为生物经济的前沿增长点,成为委员关注的焦点。市政协副主席、哈尔滨市工商业联合会主席徐伟建议,要加大对细胞及基因治疗赛道的支持力度,推动本地高校增设干细胞研究、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以细胞与基因治疗为引领,推动生命科技产业发展壮大,塑造从“延缓疾病”走向“重塑健康”的哈尔滨品牌。
市政协副主席、民建哈尔滨市委会主委张荣华针对哈尔滨传统优势领域生物农业提出系统性建议:依托省农科院等机构,建设国家级寒地生物种质资源库,系统性开展基因编辑与分子设计育种研究,力争在主粮与畜禽育种上取得突破。同时,推广“秸秆还田﹢功能微生物菌剂”“黑土地生物修复”等绿色农业技术,助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市政协常委、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韩英鹏就升级农业“芯片”——种业提出具体举措:建议建设东北寒地分子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公共技术平台;组建创新联盟,推行“揭榜挂帅”等机制以突破关键技术;培育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并推动数字技术全链条应用,以提升“哈尔滨种业”核心竞争力。
动物核酸疫苗产业是生物经济的新兴赛道,市政协常委、民盟哈尔滨市委会主委孙凤玲建议以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为核心,联合行业龙头企业组建“环哈兽研生态圈”创新联合体,集中攻关核酸疫苗研发、生产工艺优化等核心技术。
哈尔滨市政协主席孙珅表示,实现生物经济快速发展,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市政协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紧盯生物技术攻关、产业项目布局和领军企业培育等关键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智慧和力量。(本报记者 付欣博)
编辑:董雨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