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三农人物
从“挑嘴”食客到“挑剔”蟹老板:韩振国与他的“国蟹”破局之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出路在产业。近年来,在苏州市的统一部署下,吴江区大力实施乡村创客“十百千万”培育工程,涌现出了一批“新农人”“乡创客”和“乡村主理人”,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自今年7月起,吴江区农业农村局官微推出“乡创客”系列报道,旨在挖掘新的典型,宣传好的做法,引导更多人才投身乡村,共同谱写振兴新篇章。
从“挑嘴”食客到“挑剔”蟹老板
韩振国与他的“国蟹”破局之路
十几年前,当大多数大闸蟹食客还在为“阳澄湖”、“太湖”等地域标签趋之若鹜时,吴江的90后小伙韩振国却不满于市场“良莠不齐,缺少臻品”的现状,他从消费者日常的“挑蟹”烦恼中,窥见了一片未被开垦的蓝海,一个源于舌尖味蕾的创业梦想由此萌发。

转变:从消费者到供应者
2010年,韩振国从部队退役来到吴江,彼时的他,身份还只是一名资深“蟹粉”。他爱吃蟹,更乐于在市场中挑选自认为的“好蟹”。多年的消费经验,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也让他深刻认识到行业的痛点:市面上虽蟹品众多,但品质稳定、堪称极品的螃蟹却凤毛麟角。
“既然市场上找不到始终如一的高品质,为什么不自己做?”这个想法如同蟹苗入水,在他心中悄然生长。从为亲朋好友挑蟹开始,他凭借对品质的执着,收获的认可与日俱增。这份来自市场的正向反馈,最终推动他毅然投身于高端大闸蟹这片广阔的“蓝?!?。2024年,他正式创立了国蟹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致力于为市场挑选、供应顶级臻品大闸蟹,他也从一名“挑嘴”的消费者蜕变成了“挑剔”的蟹老板。
破圈:撕掉标签,突破地域优中选优
在传统认知里,大闸蟹的身上贴着鲜明的“出生地”标签,这种标签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对大闸蟹的第一认知。但韩振国和他的“国蟹”团队,却率先向这一固有观念发起了挑战。对国蟹而言,用地域、水面标签化看待大闸蟹并不科学,反而会局限市场的认知。韩振国坚信:“好蟹是养出来的,更是挑出来的。”为此,国蟹的挑蟹团队每年在大闸蟹的四个多月黄金成熟期间,前往全国各大优质蟹产区,优中选优,挑选出符合国蟹标准的好蟹。他们不受任何地域品牌的束缚,只秉持一个最朴素的信念:“好蟹不怕挑,挑出好味道”。
国蟹的挑蟹方法堪称严苛:先观其活力,再察其饱满度,从蟹壳的颜色、光泽到蟹爪的细节、大小,一套流程下来,选蟹标准多达30余道。而这仅仅是第一关。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回来的大闸蟹,还需经历一场更为残酷的“内部淘汰赛”,近九成的蟹会被筛除。正是这种“优中选优”的极致追求,确保了最终抵达消费者餐桌的,皆是万里挑一的蟹中臻品。
重塑:打破陈规,树立行业高标准
作为一个行业的“后来者”,面对既有的成熟标准,国蟹没有选择盲从,而是走上了一条“打破标准、重塑标准”的创新之路。
对国蟹而言,传统的“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外貌标准是基础门槛,而非最高追求。他们更看重的是大闸蟹的“内在美”:只选取以天然小鱼、小虾、螺蛳和玉米为食的生态蟹。
国蟹更为此付出了高昂的时间成本。精挑回来的大闸蟹,必须经过24小时的标准化暂养,以吐净泥沙、恢复最佳活力;在发货前,还需再经历8小时的冷藏控水过程,以进一步提升肉质紧实度与甜度。这套“绝不将就”的严苛流程,在行业内独树一帜。
最终,这一切努力在消费者开启蟹盖的那一瞬间都得到了回报,国蟹为自己制定的品鉴标准,在食客的味蕾上得到了验证:一是蟹香扑鼻,鲜韵悠长;二是膏黄丰腴,凝脂流油;三是肉质鲜甜,细腻弹滑。这不仅是对大闸蟹品质的承诺,更是对行业标准的一次成功重塑。仅一个国庆假期,国蟹的营业额已超百万,如今,作为一带一路指定礼品,国蟹也成为了顶级大闸蟹的一张全球名片。

在农业领域,创新精神并非总是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它也可以是对品质近乎偏执的坚守、对传统规则的理性审视与大胆突破?!肮贰币源葱抡叩淖颂凭?,用“挑遍全国”的行动撕掉了固化的地域标签,更以层层严苛的高标准,重新定义了一只好蟹的价值。这只“国蟹”的征程,正是现代农业创业者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的生动写照。(苏州市吴江区农业农村局)
编辑:位林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