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喝茶工作室,同城空降服务同城附近喝茶网 ,qq官方月抛群入口,全国伴游大圈招聘全球高端私人定制社交平台

首 页 热点背后 政协历史 奇闻轶事 军事历史 口述历史

首页>春秋>热点背后

血染沂蒙的国际友人汉斯?希伯

2025年10月22日 14:10  |  作者:吴济夫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在山东省临沂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中,埋葬着血洒沂蒙、为中国革命献身的国际朋友,伟大的国际主义者、新闻战士、作家汉斯·希伯同志。汉斯·希伯同志的墓碑镌刻着墓志铭,历述其光辉的一生和对无产阶级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向世界传播中国实情

汉斯·希伯,1897年出生在原奥匈帝国,现属波兰。他在德国上大学并加入共产党,后在莱比锡和德累斯顿等地报社工作,德文名为“海因兹·莫勒”。

1925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上海,次年底到广州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译处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辞职回欧洲,写出了《从广州到上海:1925年—1927年》一书,1928年在德国柏林出版,介绍中国的真实国情。

1932年秋,他携新婚妻子秋迪·卢森堡来到上海定居。

1934年秋,在宋庆龄倡导下,希伯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此后5年间,他以笔名“亚细亚人”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和远东问题的文章。

1934年,希伯由海参崴经苏联返回欧洲,半年后第三次来到上海。七七事变后,他受到中国人民英勇抗日事迹的鼓舞,决心到抗战指挥中心——延安采访。1938年春,他由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安排,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见到了毛泽东。当时,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已经出版,希伯读过这本书,感到书中有些观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对他说:“斯诺不是一个共产党人,不能要求他的观点都是无产阶级的。国民党和外国反动派一致辱骂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是‘匪’,只有斯诺看到了解放区,比较真实地报道了我们的斗争情况,在国际上起了极大的影响。你为什么还要批评他呢?”希伯听了毛泽东的意见,认为他从国家统一战线的高度来看待和处理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广阔胸怀。

“我要和战友们在一起”

1939年的二三月间,希伯由新四军卫生部负责人沈其震陪同,到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采访。其间,两人相处和谐默契。

1941年5月,希伯以“太平洋学会”记者名义,与夫人秋迪离开上海,到苏北新四军进行采访,先后见过刘少奇、陈毅、粟裕等同志。这期间,他把采访所得,整理成一本约8万字的书稿——《中国团结抗战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为了进一步了解山东敌后的抗日活动,他要求到山东抗日根据地去。新四军领导告诉他,去山东路途艰险,且日寇的大扫荡就要开始,时局危险,暂不要去。他说:“正因为这样,我更要去,那儿需要我!”新四军军部尊重他的意见,派部队护送他去山东。夫人秋迪回到上海。此后,希伯写了稿子,就派人送到上海,由秋迪转寄到国外发表。

同年9月,希伯在新四军护送下,12日到达山东滨海区,与八路军115师罗荣桓政委及山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领导人见面。

希伯在鲁南抗日根据地,经常背着一个牛皮图囊,里面放着地图和一个单筒望远镜,图囊上拴着一只搪瓷杯和一条毛巾。他脱掉了皮靴,换上了当地的“蒙山鞋”,每天进行繁忙的采访。人们经??吹剿阕判∮偷疲ぷ鞯缴钜?。有时,他的打字机的声音一直响到天明,生活上和根据地军民接近一致,和当地军民一起吃煎饼。庄上人有时给他煮点面条,他总是说:“你们面少,过意不去?!毕2档夭煞?,很快写出了《八路军在山东》和《为收复山东而奋斗》两组长稿。

1941年晚秋,日寇在鲁中南地区进行大扫荡。5万多侵华日军,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指挥下,从四面“拉网”,企图把八路军115师部队,消灭在沂南县境内的留田一带。我军在罗荣桓政委指挥下,于11月5日晚上,神速朝着敌人的指挥中心临沂方向突围。一夜突过敌人三道封锁线,甩开了敌人的包围,未放一枪,到达安全地带。希伯参加了这次突围,心情非常兴奋。天刚拂晓,他不顾夜间的疲劳,要求去向罗政委等首长祝贺致敬,并立即写了一篇《无声的战斗》文章,发表在115师的《战士报》上。

11月30日拂晓,希伯所在部队,在沂南和费县交界的大青山与敌人一个混合旅团遭遇,希伯在战斗中牺牲。山东军民以隆重的葬礼将希伯的遗体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徐向前、聂荣臻分别为希伯题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希伯同志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汉斯·希伯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作者系山东省梁山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

编辑: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