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习近平报道专集>习语回响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和高质量发展
强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主要渠道。一是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体系,在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同时,探索建立涵盖必修课﹢选修课的一体化课程群,逐步推进各学段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层级联动。二是在第一时间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进教材,确保教材的政治性、科学性、时代性、可读性,避免出现交叉重复、相互脱节等现象,在思想观点、话语形式、教学案例等方面体现出各学段的特点。三是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习惯,重点要解决好“上下一般粗”的问题,用贴近时代、贴近实践、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事实说服人,形象打动人、情感感染人,不断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做到知情意的有机统一。
激发大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的联动作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关键在教师队伍,难点在打破壁垒。要构建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教研共同体,在实践中破解“各管一段”困境,搭建大中小学教师的合作平台。一是加大对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专题化主题培训,增强各个学段思政课教师的衔接意识和整体观念。二是推动开展经常性的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深入开展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交流研讨,帮助教师系统掌握各学段思政课程的特点和规律。三是以“同题共答”“同课异构”的方式组织教案研制、集体备课、专题指导,打通大中小学集体备课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备课成果的共享机制,有效推进内容统筹配套、方法研讨创新、教材编写转化,完善思政育人的整体链条。
贯通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资源供给。要通过完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优化不同学段不同类型资源的统筹配置,推进各学段教学资源一体化融通。一是打破资源建设中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构建具有全国辐射力和地方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数字化资源平台,推进经典文献库、教学内容库、教学素材库、教学课件库等“一站式集成”,打造富有用户黏性的思政课网络备课学习“综合厨房”,为每位思政课教师敞开使用通道。二是善用“大思政课”,推进各级各类实践资源的共享。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用好各类历史古迹、革命遗址、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各学段师生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研、文艺展演,携手走进社会、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感悟担当,共同开发一大批能够阐释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品牌活动。三是持续打造高精尖水平思政金课,强化引领示范作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以前沿信息技术为依托,聚力供给具有地域特色、院校特色、专业特色的教学成果,打造可借鉴、可复制、可创新的全学段思政“金课”。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最需要思想伟力的引领和感召。思想政治教育是灵魂性工程,也是系统性工程。需要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路,不断强化各学段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文化引领,在守正创新中提升教学实效,在彰显特色上“出圈出彩”,以深邃之思想明有为之心,用真理之光芒立栋梁之志。
(作者兰洋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郭鸿玮系北京学校教师)
编辑:周佳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