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喝茶工作室,同城空降服务同城附近喝茶网 ,qq官方月抛群入口,全国伴游大圈招聘全球高端私人定制社交平台

首 页 政协动态 协商建言 委员声音 主席访谈 地方政协 正商量 提案摘编

首页>协商议政>地方政协

“小切口”写好基层善治“大文章”

——广东省东莞市政协聚智推动新型社区治理效能提升

2025年10月21日 16:4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作为GDP超万亿元、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广东省东莞市有着全国最高比例的外来人口,一种独特的社区形态——新型社区,正成为居民们生活交流的关键场域。目前全市新型社区现状如何?如何推动治理效能提升?对基层社会治理有何启发?近日,东莞市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就“完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提升新型社区治理效能”开展协商议政,“多元主体”“多元机制”“多元协同”成为会议关键词。

聚焦“多元主体”

“我们瞄准新型社区这个‘小切口’,主要是因为我市新型社区人口结构多元、利益诉求多元、表达途径多元,推动新型社区治理效能提升,对于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典型意义?!笔姓飨=袼?。

会前,市政协组织调研组深入东城、南城、万江、长安等多个镇街的新型社区开展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并与南京、芜湖、安庆、广州、深圳等先进城市比对,对东莞新型社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查”。

东莞现有52个新型社区,管理着48.2万户籍居民与107.5万常住非户籍人口,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创业者、务工者,人口的多元构成带来了多样的利益诉求,新型社区矛盾纠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会上,大家普遍认为,推动新型社区治理效能提升,首要在于强化党建引领,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体系,破解新型社区治理中“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权责困境。调研报告建议,要将社区党组织打造为凝聚各方力量的核心,推动社区居民、物业公司、下沉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融入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楼栋长、物业管家、社区志愿者、“五老”居民等群体作用,变基层“独角戏”为社会“大合唱”。

完善“多元机制”

近年来,东莞通过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大调解格局、非警务矛盾纠纷处置等机制,为新型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奠定了工作基础,但在矛盾纠纷的系统治理、调处化解的实际效能以及社会力量的充分参与等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会上,大家围绕完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积极建言献策。市政协常委、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王标建议完善新型社区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将工会等与群众联系紧密的组织纳入成员单位,建立定期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更大工作合力;市政协常委、市妇联副主席张琦建议建立定期通报、共同研判、协同处置机制,推动家事调解更好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市政协常委、市水务局副局长梁健建议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机制创新,拓宽参与渠道,丰富共治形式,增强其责任感和归属感。

对此,调研组建议,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打造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升级版,探索市场化调解,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高效化解、实质化解;健全调处事后服务保障机制,实行矛盾纠纷全周期跟踪评估,推行心理、法律等服务保障,建立履约信用体系,强化矛盾纠纷的系统治理;健全社会力量参与调解机制,明确社会组织参与调解的权责边界,实施社会调解主体培育工程,完善调解服务积分、调解保险等制度,充分激活社会调解治理资源。

实现“多元协同”

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资源整合难度大、部门联动效能不足……这是调研组在长安镇长盛社区、长乐社区、长怡社区的调研发现,反映出新型社区普遍面临着“小马拉大车”的窘境。如何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从“条块分割”转向“多元协同”,成为推动新型社区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

在市政协常委、市新阶联会会长冯敏治看来,新型社区的许多矛盾根源在于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他建议加快新型社区实体化建设,配强社区管理服务力量,推动社区与政府部门协同,实现跨部门快速联动,推动更多资源、服务和管理力量向基层下沉,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办事不求人、服务有温度、邻里如亲人。

调研组建议,强化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治理架构,建立“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强化政府部门、管理平台、社会团体与社区管理的精准链接联动,整合工会爱心驿站、青年之家等多类资源,制定标准化服务目录,实现新型社区的协同治理;强化信息化智慧化赋能,深化“一网统管”模式,整合多部门数据资源,推进多元数据共享,推动政务数据下沉至新型社区,构建高效协同的数据生态,为新型社区的协同治理提供精准高效的数据支撑。

会议提出,市政协要继续发挥优势作用,用好“莞事好商量”协商平台,鼓励支持政协委员深入基层治理一线参与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完善政协与党政部门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推动政协协商成果更好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切实把协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随着会议主题的不断聚焦,如何把人民政协优势发挥好,助力加强基层治理、构建和谐善治社会的思路不断清晰。大家纷纷表示,要发挥好各自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继续积极参与新型社区治理工作,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更高水平的平安东莞建设贡献智慧力量。(本报记者 林仪 通讯员 陈年标 李达桦)

编辑: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