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春秋>军事历史
肖特:为中国抗战牺牲的外籍烈士
2014年9月1日,肖特被中国列为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位居第二位。肖特的传奇人生与英雄事迹及其个人牺牲不仅铭刻于中国国家记忆中,更成为中国抗战史中不可或缺的跨国维度象征,值得人们缅怀永久纪念。

肖特戎装照
在淞沪抗战中牺牲
1932年1月29日,抵达上海的日舰“能登吕”号上的水上侦察机“连续10次轰炸闸北方面”的中国军队,拉开了第一次淞沪抗战空战的序幕。中国空军较之日本空军实力不济,虽有空战,仍不能阻止日军飞机对上?;绲摹拔薏畋鸷湔ā?,无辜平民因此丧命不可胜数,繁华都市被投弹夷为焦土。
此时,肖特正在中国,是交付飞行员,负责向中国航空部队交付所购买的美国波音218战机。他目睹了日军的法西斯暴行,2月4日寄给母亲的最后一封信中写道:“你无法意识到这一切的残忍……如果世界列强允许她(指日本)占领满洲,用不了十年她就能准备好应对美国”“为什么比日本更优秀的中国飞机没有飞,这让我很恼火。中国在空战中是可以轻易获胜的”。
2月19日,肖特在上海虹桥机场协助完成战机的组装,配备好武装设备后,驾驶着喷涂中国空军标志的波音218战机飞往南京。途中遭遇3架日本战斗机拦截,旋即展开空战。持续20分钟后,肖特迫使日机降落在公大纱厂内的日军机场,自己却人机无恙,抵达南京。
22日,肖特再次驾机“协助我国军队、抵抗日本飞机袭击”。“下午三四点钟之间,日本飞行机六架……肖特乃驾机升空,追逐一日机,不料为掩于云后之其他二日机所包围,双方用机关枪轰击……相持约十分钟?!毙ぬ匾砸坏辛?,“作战之勇,令人咋舌”,击毙日机飞行员大谷中尉。最终因寡不敌众,机身被击中要害,人机并殉,时年28岁。
作为第一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外籍烈士,此后数年间,肖特的名字被刊登在海内外各大媒体上,为社会大众所熟知。他的故事被编入国文课本中,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
各方反应与政治角力
肖特的飞机坠毁后,日本方面一开始并不知其为美国人,自以为遇到了一名中国飞行员。但很快,日方得知坠机者肖特并非中国军人,而是美国侨民,日本驻沪总领事第一时间向美国驻沪总领事提出了严正抗议,谓:“美国人在中国乘飞机参战,其行动纵然出于个人之意思,亦足为引起国际纷争之原因,望此后应概行禁止为盼!”
美国总领馆急忙调查肖特是否加入了中国军队。1932年2月26日,美国驻沪总领事向其国务卿发去电报,称将再次确认肖特是否身亡,并将日本驻沪领事馆就肖特与日机战斗之事所提抗议一事,作了汇报?;⒍僦敝?月3日才给出言辞简略的答复:“美国政府不准备对积极卷入这两个大国之间的武装冲突的美国公民,提供?;ぁ!?/p>
与日本的恼怒、美国的冷淡迥然有异的是,中国政府航空署2月28日盛赞了肖特所做出的“至高无上的牺牲”,并争取以“最高的荣誉埋葬他的遗体”,以公开声明的形式确认了肖特的伟大人格。
极尽哀荣的“大出丧”
肖特牺牲时,淞沪抗战仍在进行,中国政府排除万难,为肖特举行了“公葬”。
肖特葬礼仪式安排更是政治角力的高潮部分。尽管有各种政治势力的极力阻扰,肖特葬礼规格却并未简化,反而更加隆重?!靶ぬ匾迨快罕砦被帷庇胄つ干桃楹螅啡稀靶ぬ鼐ピ崛掌诩耙鞘健?。4月23日,上海最大日报《申报》头版刊登题为《肖特明日公葬》的新闻,公布有关肖特义士出殡及公葬事宜的各项细节,从送殡秩序如何安排、到半旗志哀的通知,以及对参加送殡学校人员等的安排,细致入微;并发布《追加肖特义士上校军衔命令已发表》的消息。
1932年4月24日的上海,全市下半旗志哀,气温12至16摄氏度,有薄雾或雨,气压偏低。这一天,上海有数千中西各界人士前往执绋,沿途观礼群众拥塞,“当出殡时,观者如堵,约在十万人以上”,盛况前所未有。为送肖特最后一程,南京路上的交通长时间停滞不动,新世界从底楼到顶层都挤满了人。出殡的沿途路上,数以百计的警察维持秩序,忙得不可开交。
全国各地主要报纸头版对高规格追悼肖特公葬典礼均有详尽的报道?!洞舐奖ā肥钦庋枋龅模骸罢馐峭夤嗽谥泄傩泄墓婺W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葬礼”“罗伯特·肖特上校从中国人民那里受到了外国人从未得到过的礼遇!”《密勒氏评论报》称:“参加罗伯特·肖特上校葬礼的人,比任何其他在华外国人的葬礼都要多!”
肖特墓有两处,骸骨葬在了上海虹桥机场,衣冠冢置于南京的航空烈士公墓。
(作者系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上海社科院上海史研究室主任)
编辑:廖昕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