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资讯
丰收节里的民生答卷:卢氏香菇让农民“看得见未来守得住财富”
在卢氏县朱阳关镇王店村的香菇大棚里,从广东返乡创业的胡会展麻利地剪着香菇蒂,计算器上跳动的数字映着她的笑容:“每棒净挣3元,家里8万棒就是24
产业链筑牢“财富根基”:从“靠天吃饭”到“产业保底”
清晨的卢氏山乡,6000多座标准化大棚在阳光下连成白色海洋。在武生食用菌合作社的冷库前,理事长李武生正指挥工人装卸出口鲜菇,这个曾经的贫困户如今管理着150座大棚,年出口香菇500吨?!肮ブ止娇刺炝成衷诖泳值较廴刺跤斜U?,去年纯利润3000万元,带动200多户脱贫户增收?!崩钗渖暮献魃缋?,从上海农科院引进的优质菌种通过全自动生产线制成菌棒,再经标准化大棚培育,最后进入冷库锁鲜或烘干车间加工,形成闭环 。
卢氏县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食用菌产业链链务专员胡明君告诉记者,这种全链条保障让卢氏香菇年产值突破80亿元,4亿棒的种植规模占据全国产量的3%。在潘河乡,金融机构推出的“香菇贷”随用随还,农户马先生仅用两天就拿到100万元周转资金,避免了鲜菇滞销损
胡明君感慨地说:“20多个产业基地支付工资5500万元,更多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这就是最实在的保障?!?/p>
机制创新守护“钱袋子”: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共赢”
“以前卖菇像讨价还价,现在合作社统一结算,钱直接到账!”王店村种植户的话道出了机制变革的力量。卢氏县通过合作社联合社构建起“统购统销+金融护航”的致富网:联合社对接深圳客商等大买家,让鲜菇卖出溢价;与银行合作开发的统一结算系统,让农户采收后48小时内就能收到货款 。这种模式下,朱阳关镇年出口香菇1900吨,王店村成为“中国香菇第一村”,全村1250人围着香菇产业链转,再无闲人 。
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更让农户底气十足。脱贫户杨先生从5万元贴息贷款起步,靠着“香菇贷”逐步扩大到14座大棚,授信额度提升至50万元;返乡青年阿波放弃城市工作,种植10万袋香菇年收入超30万元,盖起新房买了车 。
数据显示,卢氏县2.8万户菇农年均增收1.78万元,脱贫户户均增收超4万元,昔日贫瘠的山村出现人口回流,朱阳关镇常住人口从1.6万增至1.88万 。
绿色发展点亮“新未来”:从“短期收益”到“长久兴旺”
在卢氏的香菇产业园,废弃菌棒与猪粪混合制成有机肥,重新滋养菌棒原料作物,形成“种植—加工—循环”的绿色闭环。这套模式每年消化大量农业废弃物,更让香菇品质有了生态背书。与此同时,投资400万元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时监控900个大棚,消费者扫码就能查看每
产业升级带来的不仅是当下的收益,更有长远的希望。农民节当天,恰逢立秋,在绵绵的秋雨中,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河南安兰莘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表交换了“卢氏县智能装备研发及零废工厂工艺提升项目合作协议”。作为传统食用菌生产大县,卢氏县的影响力吸引了福建企业家,斥资1.38亿元打造占地82亩的珍稀食用菌项目,成立河南安兰莘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项目一期已投产。“二期完工后,年产1800万袋珍稀食用菌??纱儆嗝褐谖榷ň鸵?,实现年人均增收超3万元。我们给菇农送菌棒、建移动智慧菇房,既提供技术指导,又包回收、拓销路,就是要做大珍稀食用菌规模,拉长产业链,打响卢氏生态菌业品牌。”公司负责人王卫鹏话语间满是信心。
李武生注册“卢人山珍”商标,计划进驻商超拓展零售;双槐树乡建设上河新区交易市场,打造豫西香菇集散地 。在五里川镇,2400多户农户通过菌汤包加工实现增值,采收季的市场呈现“购销两旺”的热闹景象。正如农行人所说:“我们不仅要让农民丰产丰收,更要让这份财富能持续、能传承?!?/p>
丰收节的锣鼓声里,卢氏县委书记胡志权告诉记者,卢氏香菇产业“看得见未来、守得住财富”的秘诀是:
从吴海新夫妇月入过
编辑:位林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