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喝茶工作室,同城空降服务同城附近喝茶网 ,qq官方月抛群入口,全国伴游大圈招聘全球高端私人定制社交平台

首 页 要闻 资讯 法治时评 法治人物 法律速递 盈科说法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首页>法治>要闻

“珠峰烟花秀”背后,可能触碰到哪些法律红线?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

2025年09月25日 17:06  |  作者:高志民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图片1(8293021)-20250925165423

当彩色烟花在海拔55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间绽放,那道被主办方称为“致敬自然”的“升龙” 轨迹,却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关于生态?;び敕杀呓绲募ち艺邸U獬∮苫馄放朴胍帐跫伊暇侔斓难袒ū硌?,虽然主办方和当事人已公开道歉,但也引来了更多的追问,活动究竟是否触碰了法律红线?如何从法律层面防范此类事件再度重演?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就此接受专访,从法律视角解析这起争议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

视觉盛宴下的法律追问

9月19日傍晚,西藏日喀则江孜县热龙乡的山谷中,数十发烟花沿山脊线依次绽放,形成长达数公里的“巨龙”景观。主办方宣称活动“秉持对自然最大的敬畏”,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并通过了多级审批。但视频中久久不散的彩色粉尘与惊飞的鸟类,却让公众对这场“艺术盛宴”的合法性产生质疑。

“判断这一活动是否合法,首先要依据2023年实施的青藏高原生态?;し??!逼そA敝负诵模梅ǖ谌趺魅饭娑ā扒嗖馗咴;びΦ弊鹬刈匀弧⑺秤ψ匀?、?;ぷ匀唬患岢稚;さ谝?,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他强调,法律的基本原则已经确立了生态保护的优先地位,任何活动都不能突破这一底线。

查阅该法第四十六条可见,法律明确禁止“破坏自然景观和草原植被”的行为。而据生态专家分析,烟花中的钡、铜等金属粉末无法降解,将随冰川融水进入食物链循环数十年;同时高原草甸的草根层一旦因翻土修复被破坏,在年均温不足5℃的环境下,植被恢复需30年以上。这些潜在影响显然与法律原则存在冲突。

程序合规性背后的隐忧

面对质疑,当地生态环境局最初回应称活动“手续合规”,但承认未做环境评估,仅通过乡、县两级会议审批。这一回应恰恰暴露了程序合法性的重大缺陷。

皮剑龙指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全面评价?!备梅ǖ谑趺魅方赡茉斐芍卮蠡肪秤跋斓南钅磕扇肭恐苹菲婪段?,而在生态脆弱的青藏高原举办大型烟花表演,显然属于此类情形。

更值得关注的是审批层级问题?!蹲匀槐;で趵饭娑?,在自然?;で够疃杈〖兑陨嫌泄夭棵排?,而此次活动仅经过乡、县两级会议审批?!罢庵职笈窒蠓从吵龌阒捶ㄖ写嬖诘娜ㄔ鸫砼湮侍??!逼そA硎荆?019年就提出加快制定生态?;ば姓Ψ7?,正是为了解决生态执法碎片化、权限不清的问题。

对于主办方强调的“环保材料通过国际认证”,皮剑龙认为这不能成为规避法律责任的借口:“法律不仅要求形式合规,更注重实质影响。在青藏高原特殊环境下,平原地区的环保标准可能完全不适用,这种‘认证移植’的做法本身就违背了生态?;さ目蒲栽??!?/p>

完善法律防范此类事件再度上演

事件发酵后,日喀则市已成立调查组介入,蔡国强工作室也承诺配合第三方评估。截至9月23日,事件已有明确后续进展:9月21日,日喀则市官方通报确认调查组已完成现场核查,认定活动虽未发生在自然保护区内,但存在三大违法违规情形:一是未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二是审批层级严重不足,仅经乡、县两级同意,未履行省级生态部门备案程序;三是现场残留的紫铜粉末、塑料发射筒等材料未完全降解,与主办方“全降解”宣称不符。

同日,品牌方始祖鸟与蔡国强工作室相继公开致歉,承认“对高原生态特殊性认识不足”,并宣布已联合中科院生态专家开展现场清理,对约200平方米燃放区域进行草种补种,同时缴纳50万元生态修复保证金。9月22日,第三方监测数据显示,燃放点周边PM2.5浓度虽短暂升至12微克/立方米(仍低于国家一级标准),但土壤样本中检测出微量铜、钡元素,需持续监测其迁移风险。

皮剑龙结合最新进展进一步指出当前生态执法存在三大痛点:一是执法权限分散,“九龙治水”导致监管真空;二是责任追究乏力,青藏高原生态?;しㄋ涔娑舜又卮ΨL蹩?,但实践中往往以“未造成明显破坏”草草结案;三是利益链条未断,地方可能因招商需求放松监管。他强调:“我曾建议将罚没所得全部上缴中央财政,就是为了切断执法机关与违法收益的利益关联,避免出现逐利性执法或选择性执法?!?/p>

在责任追究方面,青藏高原生态?;しǖ谖迨盘豕娑松肪乘鸷ε獬ブ贫龋そA衔饣共还唬骸坝Φ苯⒃し佬栽鹑位?,对可能造成重大生态风险的活动实行一票否决,而不是事后补救?!?/p>

他以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王某前祁连山森林草原失火案为例进一步说明:2022年王某前因祭祀用火不慎引发火灾,烧毁乔木林地与天然牧草地共121.69亩,导致近2500株树木损毁,最终不仅被追究刑事责任,还需承担98.67万元生态修复费用。

皮建龙坦言,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往往非常严重,对个人追责往往不足以弥补生态损害价值,并且有些明确的追责标准也存在处罚与损害程度不匹配的问题,难以形成有效震慑。因此建立预防性责任机制非常关键。

对于艺术自由与生态保护的边界争议,皮剑龙认为法律已有明确答案:“青藏高原生态?;しㄈ妨⒌摹;さ谝弧?,就是所有活动的前置性约束条件。任何艺术创作、商业活动都不能凌驾于生态安全之上。”他进一步建议,可在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现有法规中补充“生态敏感区活动约束条款”,或制定生态敏感区人类活动管理办法,明确企业、艺术团体、社会组织等所有主体在高原等特殊区域的行为边界,避免因主体类型不同导致监管空白。

此次珠峰烟花秀争议,暴露出高原生态?;さ姆芍葱腥杂兄疃啾∪趸方凇FそA詈筇岢鋈憬ㄒ椋阂皇蔷】焱晟魄嗖馗咴;づ涮追ü妫富煌虻慕剐怨娑?;二是建立跨区域生态执法协作机制,解决基层执法能力不足问题;三是将生态影响评估纳入重大决策终身追责范围,从源头遏制“先破坏后治理”的侥幸心理。

皮剑龙强调,“生态法治不能留有任何灰色地带,只有让法律红线真正带电,才能守护好这片雪域高原的纯净与永恒?!蹦壳?,调查组的最终结论尚未公布,但这起事件已成为检验我国生态法治建设成效的重要案例。(记者 高志民

编辑:钱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