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协商议政>委员履职故事
守正同心铸团结
——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常委王金玉

王金玉(左)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会议上发言。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金玉: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常委、吴忠市政协常委,宁夏回族自治区伊协副会长、吴忠市伊协会长,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吴南清真寺主要教职?;?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第二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个人”、“全国宗教界先进个人”等称号。
“中华民族是以中华文化维系在一起的五十六个民族的儿女休戚与共、不可分割的整体,是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弊罱谀幕刈遄灾吻庵沂欣ㄇ锨耪蛭饽锨逭嫠碌拇蟮罾?,面向回族群众,王金玉声音洪亮而坚定地讲道。作为清真寺的主要教职,王金玉每一次宣讲,都如同春风化雨,致力于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回族群众心中。在他心中,唯有大家心连心,共同的家园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没有国,哪有家?!”
“没有国,哪有家?!”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是王金玉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1995年,22岁的王金玉首次担任清真寺主要教职人员。因为年轻、有学识,王金玉很受当地回族群众欢迎。很多回族群众说,王金玉平日不仅讲解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也引经据典地讲解爱国与爱教之间的紧密联系,让他们领悟到有国才有家、国好家才好的深刻道理。这份真挚与担当,让他赢得了信教群众发自内心的尊重。而当信教群众家中出现亲人间的矛盾或家庭财产纠纷时,他总是热情地伸出援手,耐心调解,化解矛盾,让家庭重归和睦。
吴忠市居住着回、汉、满、蒙等27个民族,其中回族人口占53%,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如何在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道重要课题。为此,王金玉在他担任主要教职的清真寺推行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清真寺等工作。目的是引导回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增强法治观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顺。
推行初期,“部分回族群众不理解,为什么国旗要进清真寺?我就反复给他们讲一个道理:没有国,哪有寺?在清真寺升国旗,是爱国的表现,并不违背教义教规。”在他的讲解下,越来越多的人表示理解,宁夏各地要求建国旗台、升国旗的清真寺也越来越多?!岸潭桃荒甓嗍奔洌颐悄慕ü焯ú⒍ㄆ谏斓那逭嫠戮陀?00多所?!蓖踅鹩裥牢康厮怠?/p>
如今,每逢“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走进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吴南清真寺,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清真寺的上空,“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维护”和民族团结各种标语悬挂在醒目的位置,一排排精心绘制的宣传展板上,团结、和谐、稳定等字样随处可见,回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现在,吴南清真寺已经成为民族团结的教育区、民族文化的展示区,以及宗教场所民主管理的示范区、国策法规的宣传区和矛盾纠纷的化解区。每年都会有近百个考察团前来考察、观摩、学习。王金玉也荣获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第二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个人”“全国宗教界先进个人”等称号。
以建言献策促民族团结
2017年,王金玉成为十一届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2022年,他成为自治区政协常委。多年来,他不断围绕民族团结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不管做什么工作,人才是最重要的,做好民族团结的工作亦然。王金玉致力于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宗教教职人员,为此他先后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建议》《关于加强培养我区宗教教职人员的建议》等提案,希望可以提升教职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更多契合时代需求的基层教职人员。同时,他多次建议加强对骨干人员的培训,鼓励他们在文化建设领域大胆实践,将宗教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宗教中国化。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p>
王金玉将这句话铭记于心,并付诸实践。2024年1月宁夏两会期间,王金玉以《创新宗教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高层次“双通”人才》为题的发言,引起广泛关注。他在发言中表示,宗教中国化不仅是党和人民的需要,也是宗教自身发展的需要,要着力培养一支规模适当、符合要求、梯次合理的基层教职人员队伍,培养一批精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层次“双通”人才。他还建议研究制定宗教界人士长期培训规划,探索宗教活动场所教育和宗教院校学历教育有效衔接措施,对宁夏各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分年龄、分学历、分批次开展培训学习,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教职人员的水平和素养。如何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有形、有感、有效地引导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王金玉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近期,王金玉正在着手撰写《讲好中国宗教故事,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议》。他说,自古以来,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形成了具有强大认同度和凝聚力的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作为信教群众,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受,身边也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他希望把这些鲜活的故事讲好,凝聚更多共识,引导信教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更多力量。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不是一朝一夕,需要久久为功、真心付出。30年来,王金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成为助力宁夏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最美丽的音符之一。(张倩 本报记者 范文杰)
编辑:董雨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