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聚焦
民族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奔流
走进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大厅,在一侧的展台前,中国目前唯一拥有博士学位的《玛纳斯》传承人托合那力·吐逊那力正在讲述他与这部史诗的故事:“玛纳斯是口传心授的,完全靠清唱?!彼馐偷?,最难的是吟诵史诗中大众故事的部分,需要力气,也要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大众情感。托合那力告诉记者,这部史诗如果全部唱完需要7个多月,“我从3岁开始学习《玛纳斯》,8岁起系统学唱,如今已能连续演唱8小时以上?!苯衲?月,在西北民族大学演唱时,他连续演唱了4个多小时,“直到记录设备都没电了?!泵娑约钦叩暮闷妫吕?,放情演唱,高音起腔,嗓音略带沙哑却充满力量,唱至激动时,他索性顺手摘下眼镜,闭起眼睛完全投入到史诗的叙事中。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讲述了以英雄玛纳斯及其前后共八代子孙为首的英雄群体,率领柯尔克孜人民为争取自由和幸福生活,与外来侵略者和各种邪恶势力进行不懈斗争的英勇故事,既是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涵盖了该民族的历史、社会、语言、哲学、宗教、道德、民俗等方方面面,也是一部被称为“活态传承”的浩瀚史诗。
“因为你要从柯语经过语言专家进行转译,唱本里有很多古老词汇,现在的柯尔克孜人也看不懂听不懂?!笔幼哟笱肥芯克ぢ眍2┦渴恰堵昴伤埂返姆胝咧?,她进一步打了个比方:“就像你知道这个是桃子,但它在古代可能叫别的名字。我们需要考据这些古老的词汇,才能准确翻译?!彼硎?,活态传承意味着很难有一个标准的版本去记录,同样一个意思,在传唱人不同的状态下,表达出来的具体词汇是不一样的,每一次的传唱都是唯一的?!罢馐撬凶钅训牟糠?,也恰是它最精华的灵魂?!?/p>
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创始人吴新锋介绍,这一翻译工程耗时十余年,在自治区文联民协的统筹下,终于完成了全唱本8部18卷、共23万多行的汉译工作。“两年前这些书才刚刚出来。”吴新锋补充道,“一共只出了1000套,属于冷门绝学。”
然而,《玛纳斯》的?;ぴ恫恢褂谖谋痉?。石河子大学承办了中国首个国家级《玛纳斯》说唱培训班。“培训班的唯一目的就是让更多人学会唱《玛纳斯》,用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蔽庑路嫠?。令他自豪的是,在“中国非遗研培10周年”活动中,石河子大学承担的《玛纳斯》研培案例成为文化和旅游部部长点名表扬的典型,“全国150所高校中只选了4个典型,我们是其中之一。”
更令人欣喜的是,《玛纳斯》的传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承担?!昂芏嗥渌褡宓耐降?,包括我在内,都在想办法传承这项非遗?!甭眍Pψ潘?,“只要你喜欢,就可以来学?!彼徊浇馐偷?,史诗中玛纳斯带领的40位勇士本身就来自多个民族,包括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回族、汉族和维吾尔族。“多民族共同保卫家园、抵御外敌,这是史诗本身传达的精神,也有力地证明了多民族融合是这片土地上古老的原貌?!?/p>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国也对非遗项目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国家每年都有补助,希望传承人能把非遗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倍葱路⒄挂彩欠且糯刑剿鞒⑹缘囊恢中侣肪?。马睿表示,如今《玛纳斯》也有了古琴、笛子等乐器伴奏,甚至吉他等现代乐器也可以作为伴奏?!霸诖兄写葱?,在创新中传承?!甭眍K怠D壳?,石河子大学已经录制了大量原生态唱段,建立《玛纳斯》活态传承数据库。同时,创新性的传播方式也在探索中,“包括拍一些玛纳斯英雄史诗的大型制作电影,向全世界推广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史诗?!蔽庑路嫱嘎?。
从口耳相传的草原吟唱到文字定本的学术翻译,从家族传承的口语教学到多民族共学的国家研培班,《玛纳斯》的传承之路,正是新疆民族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奔流的生动缩影。这部千古史诗不再只是柯尔克孜族的民族记忆,更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非遗的保护传承,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流淌。这种流淌,既保持着传统的纯粹,又拥抱现代的创新,最终汇入中华文明的大江大河,奔流不息。
编辑:李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