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在记者会上提问。 本报记者 姜贵东 摄
3月5日下午的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注定要吸引世界的目光。九位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首场记者会上首次集体亮相。
从如何支持民营企业提振信心、更好发展到如何提高调研的广度、深度和精度,从民主监督是否“切实有效”到如何凝聚侨胞力量,中外记者争先恐后抛出自己关心的问题。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以医药卫生为主要界别特色的参政党,农工党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之中的?”这是我的问题,提给了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
“我们大概从两个方面来参与这项工作:第一,把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作为参政议政重点;第二,关注其他存在短板弱项或突出矛盾的地方。比如卫生事业的体制机制问题、高质量发展问题,以及涉及卫生公平的健康扶贫、医保体系的建立等问题?!?/p>
“希望各民主党派把多党合作所长与中心大局所需结合起来?!闭馐墙衲昴瓿酰敖阶苁榧窃谕髅裰鞯撑芍醒?、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并共迎新春时提出的殷切希望,民主党派正是以此作为服务保障中心大局的切入点,怀着一腔热忱,扛着一份责任,坚定地与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九三学社的特色和优势是科技,推动科技创新是我们的所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心大局的所需。发挥我们的所长服务于中心大局的所需履职尽责,这应该是我们民主党派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湃缰醒胫飨湮硎尽?/p>
“无调研,不建言?!弊魑芮辛稻媒绲牟握常窠ㄖ醒胫飨旅鹘鸾樯?,民建的多份参政议政成果取得成效。如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连续几年针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问题开展持续性跟踪调研,所提建议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出台,助推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是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对如何发挥好民主党派特长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形象描述?!啊辖犹煜摺傅氖锹闹耙ㄖ泄仓醒氲闹卮笳铰跃霾卟荒芷?;‘下接地气’就是要深入实践、调查研究,在了解地方的经济发展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基础上把通过调查研究形成的成果进一步归纳、总结、提炼,供中共中央决策参考?!?/p>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当“所长”与“所需”“相遇”,定会迸发出强大的力量,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展现出新面貌,发挥出更大作用。(本报记者 吕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