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第二时间
如何保障未成年网民安全“触网”?
本报融媒体记者 周佳佳 薛婧
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1.91亿!近日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再次将“触网低龄化”这一话题推上热榜。如何保障未成年网民安全“触网”?部分政协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守护好清朗的互联网空间,需要监管部门、企业、平台、用户等协同发力。
监管部门、企业、平台、用户等需协同发力
“低龄化、独立上网、爱看视频、喜欢模仿‘网中人’?!比薄⒌谖蹇占湫畔⒓际跹芯吭涸撼ぬ附7孀芙崃宋闯赡耆恕按ネ钡乃母鎏氐?。他提醒说,需要特别重视网络文化给低龄未成年人带来的影响。
“未成年人接受的网络内容与其认知能力、甄别能力、自控能力不相适应,容易引发网络诈骗、‘隔空猥亵’、网络暴力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容易造成未成年人信息泄露?!比?,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学坤补充说。
王学坤还点出了一个老问题:沉迷?!拔闯赡耆顺撩杂谒⒍淌悠?,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谈剑锋指出,“好的上网环境需要监管部门、企业、平台、用户等协同发力。建议各方应在合规、标准、技术等方面共同改进,在行业自律的基础上,加强行业内部的管控模型互通共享,鼓励用户参与构建统一举报平台,对于劣质内容及其发布者设立全网黑名单,实现短视频内容的齐抓共管,促进产业良性健康发展?!?/p>
网络游戏,不能一禁了之!
除了在短视频中陷入“视觉迷恋”,网络游戏沉迷问题同样备受关注。
“对游戏是‘堵’还是‘疏’的问题由来已久,游戏也是一个新兴产业,不能一禁了之?!碧附7姹硎?,规范管理极为必要,合理改造是首选,如果教学可以借鉴游戏形式,学习效能或可得到更大提升。
在王学坤看来,规范引导游戏产业,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游戏行业的正确价值导向,清晰明确游戏的功能定位,加强对游戏产业的规划管理,实施游戏精品战略,鼓励开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游戏。
去年以来,被称为“最严未成年人上网新规”出台,各大网络游戏纷纷上线“青少年模式”。不过,《报告》显示,尽管八成以上未成年人和家长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设置过的不到五成。
谈剑锋认为,“青少年模式”作为一项防沉迷的强监管措施,在各网络平台落实初见成效,但难免有遗漏。他建议,首先要继续完善“青少年模式”,统一设定标准,加强监管力度,对平台违规行为予以重罚;其次,平台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完善技术和流程,提高用户身份识别精准度。
王学坤还建议,要加强对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对没有尽到教育义务的,纵容未成年人玩游戏、刷短视频的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处罚。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还有哪些路可走?
《报告》中建议尽快颁布《未成年人网络?;ぬ趵?,谈剑锋坦言,这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疤趵捎敫鋈诵畔⒈;し?、未成年人?;しㄐ纬珊狭?,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王学坤建议,要加大执法力度,网络监管部门要依规依法真抓真管,对违法行为,特别是对未成年人造成网络伤害的行为要一查到底,坚决打击。同时,要强化平台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平台审核责任?!岸猿鱿治侍?、引发舆情的,既要追究内容发布者责任,更要从重从严追究平台监管责任。对屡改屡犯的平台,要坚决予以关停并转?!?/p>
如何守护好1.91亿未成年人上网的清朗空间?谈剑锋进一步提出,要抓牢供给、需求、监管三件“法宝”?!耙皇抢迩逍枨蟛嗟奶跫?,精准识别监管需求,明确监管目标;二是强化供给侧的技术能力,既要能预警预防相关行为,也要能精准?;し阑ざ韵螅蝗亲酆霞喙芏说氖侄?,加强多部门综合协调,推动监管前置,坚持‘打早打小’?!?/p>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16日 第 02 版)
编辑:王亦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