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喝茶工作室,同城空降服务同城附近喝茶网 ,qq官方月抛群入口,全国伴游大圈招聘全球高端私人定制社交平台

首 页 要闻 要论 协商 统战 党派 委员讲堂 理论 人事 社会 法治 视频 文化

首页>要闻

这条划在版图上的红线,守护着美丽中国

2021年09月21日 10:05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题:这条划在版图上的红线,守护着美丽中国

新华社记者

在中国广袤的地理版图上,有一条红线,守护着美丽中国。

这条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也为世界处理好人与自然、发展与?;す叵倒毕琢恕爸泄桨浮?。

“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の侍馍?,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毕敖阶苁榧乔康?。

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到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从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到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从加快国家公园建设到确立“双碳”任务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的绿色实践举世瞩目。

划定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

今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生态?;げ钩ブ贫雀母锏囊饧?,提出引入生态?;ず煜咦魑喙刈浦Ц斗峙湟蛩?,加大对生态?;ず煜吒哺潜壤细叩厍С至Χ?。

生态?;げ钩ブ贫扔肷;ず煜咧贫冉裘芰?,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守护国家生态安全、奠定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

在雅鲁藏布江西藏山南段沙丘上,当地群众进行人工造林(7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发展中的中国,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

“要像?;ぱ劬σ谎;ど肪?,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さ墓叵?。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せ肪车目占涓窬?、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这是在华山东峰拍摄的日出(8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绿水青山,红线守护。在已有各类自然?;さ氐幕∩?,我国创造性提出划定生态?;ず煜?,严格?;ど占浞段诰哂刑厥庵匾δ?、必须强制性严格?;さ那?。

2017年2月7日,中办、国办公布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ず煜叩娜舾梢饧罚;ず煜呋ㄓ胫贫冉ㄉ枵饺嫫舳?。

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ご蠡嵘厦魅芬螅骸耙涌旎ú⒀鲜厣;ず煜?、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对突破三条红线、仍然沿用粗放增长模式、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绝对不能再干,绝对不允许再干。”

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将生态?;ず煜摺⒂谰没九┨?、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基础。

汉江之畔的陕西省安康市城东新区鲜花盛开(3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生态?;ず煜吖ぷ魈岢鲆蟆炕量占涔婊陀猛竟芸?,落实生态?;ぁ⒒九┨?、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ず煜?。

“这是结合中国生态保护实践,根据需要提出的创新性举措?!鄙肪巢课佬腔肪秤τ弥行闹魅胃呒菜担煜咔皇恰拔奕饲?,可以有人活动但不能改变其生态属性。通过划定生态?;ず煜撸钪匾淖匀蛔试幢;て鹄矗沙中⒄固峁┯佬缘纳С?。

红线所划,必须严守。近年来,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相继建立,一条条江河、一个个湖泊、一片片森林都有了专属守护者。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逐步实现一体守护。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是一条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红线,是划在人民群众眼前、落在人民群众心里的红线。

生态红线下的绿色成效

今年全球动物界的一大“网红”,非云南那群野生亚洲象莫属。从北移到南返,象群一路游走,中国政府与民众一路精心管护,护象行动赢得世界肯定。

亚洲象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3个州市,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近年来,云南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出现了大幅度增长。

这是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境内拍摄的象群(8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亚洲象等珍稀动物生存状况与栖息地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为保护自然生态,云南将全省面积的30.90%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对于一个地处西南地区、局部经济还欠发达的省份而言,能如此大力度推进生态保护,新时代发展思路之变可见一斑。

云南亚洲象的故事是一扇窗口,展示了中国加强生物多样性?;?,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就。

这是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夕阳彝族乡拍摄的野象(6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人与自然环境、与野生动物的关系,“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ぷ匀恢醒罢曳⒄够?,实现生态环境?;ず途酶咧柿糠⒄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国内考察,都将生态环境?;ぷ魑渲兄匾谌?。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2月在贵州毕节看乌江,3月在福建深入武夷山考察,4月在广西桂林乘船考察漓江阳朔段,5月在河南南阳了解南水北调中线情况,6月调研青海湖生态?;ず突肪持卫?,7月在西藏一路关注绿色发展,8月在河北承德考察塞罕坝林场,9月在陕西榆林考察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总书记每次国内考察,必看环保、必谈生态。

这是西藏羊卓雍错湖面上的水鸟(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划定生态?;ず煜撸匀皇刈“踩呓绾偷紫叩耐?,正确处理好发展与?;さ墓叵?,成为各地不断探索前行的坚定举措。

今年野生东北虎“完达山一号”进村,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东北。为促进虎栖息地维护、恢复和改善,中国在位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的老爷岭南部区域,积极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总面积超过146万公顷。

在黑龙江省穆棱林业局有限公司林场,之前在密山市获得成功救护的野生东北虎从铁箱子里走出,回归自然(5月18日摄,视频截图)。专家表示,这是我国首次成功救护并放归野生东北虎。新华社发

国家公园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

被誉为“地球第三极”“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西藏,生态?;ず煜呙婊锏?0.8万平方公里,全自治区一半的区域都列入最严格的保护范围。2016年以来,自治区累计为群众提供70万个生态岗位,农牧民吃上了生态?;し梗鄙狭艘氨T?、林保员、湿地?;ぴ?,成为雪域高原的“生态卫士”。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贵州在全省共划定1332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明确环境质量主要目标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精准开展生态?;?。一边严格落实五级河长制、生态?;ず煜?、生态环境损害党政干部问责等多项举措,一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大数据等产业……这里正在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

从南到北,全国共绘一张图、下好一盘棋,凝聚成合力,共建美丽中国。

“生态?;ず煜叩幕婊且桓龆獭!备呒菜?,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单位面积生产能力提高以后,我国可以?;さ暮煜呙婊嚼丛酱蟆?/p>

为全球贡献新的?;つJ?/p>

目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划定的面积比例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覆盖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也覆盖了全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

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了有效妥善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在逐步恢复……广袤国土上,生态空间的边界逐渐清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重构中更加和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蓝图正在绘就。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村民在仙水窝光伏电站采摘红菜苔(8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中国生态保护红线也给全球贡献了一种新的?;つJ剑晌渌姨峁┙杓?。

“中国生态?;ず煜咧贫仁呛甏蠛椭匾?,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可以帮助世界解决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存共生的问题。”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的埃里克·索尔海姆说。

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守护绿水青山的行动,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陕西省榆林市榆溪河生态长廊(9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近年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千万工程”等先后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今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将在昆明召开,此次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地球生态系统?;な侨蛐钥翁?,关乎人类共同的福祉,需要各国携手同行。

游客在贵州省赫章县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区旅游观光(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国际场合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と蛏肪车闹匾?,倡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呼吁全世界共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彰显了中国对全球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国担当。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一诺千金。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是对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国的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方方面面都要向绿色低碳转型。

游客在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天保寨景区游玩(5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从蓝色碳汇到红树林?;?,从森林碳汇到草原?;ず突哪卫?,严守生态?;ず煜?,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世界自然?;ち俗懿眉胬硎禄嶂飨滦率に?,中国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带头为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做出承诺,在世界上引起积极反响?!霸谏拿鹘ㄉ柚?,中国的许多具体措施符合国情、行之有效,体现了中国智慧?!保钦吆?、高敬、王立彬、张玉洁、余里)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生态 ?;?#32;红线 中国 生态环境


人民政协报客户端下载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