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赤西村:从贫困村到文明村的跃进
本报记者 管林华 通讯员 张秋丽
大气的门楼、干净的道路、创意的墙体彩绘、舒适的小花园、特色的种植产业……如今的赤西村变化很大,处处皆风景。该村曾是北海市海城区唯一的贫困村,贫困户87户384人。近年来,北海市海城区高德街道多措并举助力该村脱贫振兴,现在已全部脱贫摘帽。不仅如此,还变身“网红村”,成功由“贫困村”逆袭为海城区乡风文明示范点、自治区级生态村。
强化建设,村容村貌新颜显
“路面窄得像羊肠,非常不好走,尤其是雨天,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可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背辔鞔逦魅纬履芗崴灯鸫遄庸サ难又币⊥贰?/p>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对进村主干道升级改造,拓宽并硬化路面,修建排水沟和加盖盖板。2016年来,整合各类扶贫资金1600多万元,建设产业基地配套设施项目,硬化村中道路,修建排灌渠,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条件,赤西村基础设施焕然一新。
加强基础设施的同时,该村加大力度开展环境整治,使全村环境显著提升。许多看到成效的村民,纷纷成了环境治理的宣传者、参与者和爱护者。
在村民的支持下,2018年高德街道对该村主干道路约2公里墙体进行以“农耕文化、知青文化、乡贤文化”等为主题的创意彩绘,今年又新增240多平方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训”为主题的墙绘,使得原本简陋的砖头墙变身形式新颖的彩绘墙。
赤西村第四生产队副队长徐海英说:“咱们村变美了,看到这么漂亮的墙绘,大家都不敢在村里乱扔垃圾了?!?/p>
持续发力,乡村文明气象新
过去的赤西村经济落后,村民之间矛盾多,争吵不断……近年来,该村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推进移风易俗,征集大家对村规民约的意见建议,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
今年在村民的提议下,赤西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屹立在村口,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村里蔚然成风。结合村民的需求,高德街道还为村民定制了各家专属的“家训”牌,“家庭和睦,邻里相亲,以德交友,以诚服人”“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这些家训牌,成为该村一道特色风景。
“我家的家训是‘倡善扬孝,孝敬公婆,邻里团结,以德育人’?!本用窭倒愠跛担郧凹依锴?,夫妻不和,三天两头吵架,婆媳矛盾大,邻里相处也不好,做事没奔头,心里没干劲?!盎故钦?,推动赤西发展,如今日子好了,家庭和睦,邻里友好,我家今年评上‘星级文明户’?!?/p>
今年,经过村民们的争先创优,该村共评出6户星级文明户,4户最美家庭,是海城区获得荣誉数量最多的村庄。
发展产业,强村富民万家兴
近年来,赤西村创新发展理念,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提前“脱贫摘帽”,在北海市率先建成“九有”(有特色产品、有加工厂、有种养基地、有小市场、有电商、有农家乐、有升级版的合作社、有小花园、有村庄规划),成为自治区生态村。
陈能坚告诉记者,赤西村通过开发“种养基地”,以产业补贴的方式鼓励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推广“花糯玉米”“海鲜红薯”等特色产品种植实现增收。2016年赤西村提前脱贫摘帽,2017年底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
为巩固脱贫成果,各级领导干部带领村民流转350亩土地推进赤西田园综合体建设,举办两届油菜花旅游文化节,每年直接经济收入增加50万元以上,并成功引进签约水稻科研示范基地、休闲生态农耕康养中心、食用菌等3个乡村振兴投资项目。2018年流转12亩土地,引进食用菌种植及加工产业扶贫项目,目前,基地建设已完成80%并已投产,吸收惠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含赤西村全部贫困户)和军屯村贫困户入股资金47.65万元,每年稳定分红4.37万多元,村集体年收入6.5万元以上。同年,街道党工委积极向上级部门为该村争取到村集体经济扶持发展资金200万元,重建赤西农贸市场,村集体年收入增加22.8万元,解决就业约100人。
关键词:从贫困村到文明村的跃进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