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头条 头条
实施生态“三业”工程 推进绿色脱贫攻坚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最大的发展机遇。四川是全国林草资源大省,有林地3.6亿亩、草原1.83亿亩,林草资源占全省面积70%以上。其中,贫困地区拥有全省73%的森林和全部的草原,林草资源禀赋与贫困人口分布高度重叠。因此,全省推进脱贫攻坚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分析研究,我们提出实施特色生态产业、大众生态创业、稳定生态就业的生态“三业”工程,努力在自然?;び刖梅⒄谷诤瞎灿型平躺哑豆ゼ??!趿鹾贻?/p>
发挥资源优势 紧扣生态产业抓脱贫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必须在坚定履行维护生态安全使命的基础上,在不与生态抢空间基础上,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由林草种养业向生态服务业延伸拓展,实现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与其他行业相比,林草产业具有产业门类少、产业规模小、投资周期长的“先天不足”,但也有资源面积大、生态属性强、可持续利用的“先天优势”。特别是四川大熊猫名片享誉全球,大熊猫及森林、草原、湿地、花卉、乡村等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全省2018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直接收入1144亿元,带动社会收入2750亿元。
经过比较分析,发展“1+10”特色生态产业契合四川林草实际?!?”即实施“大熊猫+”行动,布局建设环大熊猫国家公园精品生态旅游线路,推进建设大熊猫主题乐园、生态小镇、科普教育基地,丰富大熊猫文创产品,构建高品质、多元化的大熊猫生态产品体系,打造旗舰级的大熊猫生态旅游服务业?!?0”即加快发展产业基础好、市场前景好的十大特色林草产业,包括竹子、木本油料、森林药材、木材、花卉苗木、林下经济、野生动物繁育利用、森林康养、草原湿地观光和现代草产业。目前,全省通过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的带动,建成竹子、核桃等林业产业基地1亿多亩;汉源贡椒、青神竹编、沐川竹纸、全友家私等一批“川字号”林产品牌享誉国内外。
建设“三区”平台 紧扣生态创业抓脱贫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愿望的日渐增强,林草已然成为“双创”热土。但由于缺乏系统规划、政策引导等因素,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为此,我们着力搭建优质景区、入口社区、产业园区三大平台,集约集聚引导大众生态创业。
依托优质景区促创业。中央明确提出创新自然?;さ亟ㄉ璺⒄够?,支持探索全民共享机制。四川现有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各类自然?;さ?19处,大多地处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山区和革命老区,迫切需要融合推进?;び敕⒄?。在?;さ那疤嵯?,支持创业者在一般控制区内按规划科学建设特色小镇、村落,建设必要的旅游设施、公共设施、餐饮娱乐配套,开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自然体验等活动,重点扶持大熊猫国家公园等10大景区开展景区内特色化、特许性经营。
打造入口社区促创业。在自然?;さ刂鼙呦缯颉⒋遄?,结合易地扶贫、地灾避险和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和地方民俗文化,推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批特色入口小镇、入口社区,引导自然?;さ啬谠∶裣蛉肟谛≌?、社区集中居住创业。支持社区居民、创业者利用保护地特色资源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科普教育基地,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自然体验、文创产品开发与销售等生态友好型产业,推动形成“点上聚居、线上旅游、面上保护”新格局。
做实产业园区促创业。在各类自然?;さ匾酝獾牧植葑试锤患?,规划建设林草特色产业、生态经济、科技示范等现代林草园区(示范区),引导土地、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园区(示范区)集聚,吸引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业专合社或家庭林场等入驻,集约、集聚、规?;⒄固厣忠挡怠=衲?,启动实施现代林业示范区“521”行动以来,广元朝天、宜宾叙州、泸州纳溪、资阳乐至、凉山普格等5个省级和21个市(州)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初具规模。
统筹增绿与增收 紧扣生态就业抓脱贫
林草业具有进入门槛较低、劳动密集等特点,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开展大众生态创业能有效带动就业。通过改善生态,坚持统筹生态与生计、增绿与增收,还能促进农牧民可持续、稳定地就业增收。具体可以从扩大公益岗位、实施生态工程、培育实施主体三个方面来着手施力。
扩大公益岗位促就业。大力支持农牧民参与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土地等林草资源常态化管护,扩大生态护林护草员规模,探索建立沙地、湿地管护员、有害生物测报员制度,鼓励自然?;さ匚械钡厝褐诔械Q采焦芑?,实现生态?;び刖鸵翟鍪账?。兑现全省集体天然林生态补偿105.7亿元,其中贫困地区占77.5%,惠及贫困人口500余万人;选聘生态护林护草员10万余名,占全省贫困县公益岗位总数的70%以上,年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
实施生态工程促就业。四川是全国生态建设大省,生态建设项目多、资金大,必须大力支持群众参与造林绿化、森林提质、草原修复、荒漠治理、湿地修复等工程项目。实施20年来,全省退耕还林工程累计补助贫困地区近280亿元,惠及贫困人口583.7万人,减贫253.9万人,帮助贫困地区300余万劳动力转移就业。
培育实施主体促就业。鼓励业主大户、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才、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等领办、创办林草合作社,支持专合社吸纳群众参与实施林草工程项目。2017年,全省在88个贫困县创新性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合社900余个,2.54万名贫困社员通过参与实施林草工程项目,人均获得劳务收入2000余元。
(作者系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关键词:实施生态“三业”工程 推进绿色脱贫攻坚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